《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11普地河流》课件.ppt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11普地河流》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apter 10 The river its geological action ● 河流养育了人类,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水。 石器时代,古人沿河而居,捕鱼为生; 旅行时,河流 既是他们的主要路线,同时又是他们的旅行障碍。 古代埃及人靠春季尼罗河的洪水而获得可耕土地, 稍后又学会了储水灌溉。 ● 洪灾则威胁着人类生存,在全球自然灾害中,水灾 排在第一位。 ●古代大禹治水,就掌握了是疏浚而不是堵的先进 技术。公元前250年, 四川郡守李冰父子筑都江堰, 采用“深淘滩,低筑堰,遇弯截角”的方法,引岷江 水入川西平原,使川西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 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Section 1 Introduction 一.有关概念 Some terms 1.河流: 地表上具经常性流水的线形凹地。 河流形成过程:片流→洪流→大河 2.片流:大气降水沿地表自然斜坡均匀流动,无固定 流向的地表流水。 片流通过洗刷作用将山坡上细小的、松散的残积物搬运至山坡的凹入部位,形成坡积物;山麓地带的坡积物连成一片称为坡积裙。 3.洪流 沿地表斜坡上的沟槽定向流动的水体。 ●沟的发展:沟槽→沟谷→大沟谷;沟分为沟头、 沟口、沟壁、沟叉。从源头→下方侵蚀,使沟加 深、拓宽、伸长。无雨则干涸。 ●形成季节性洪积物(分选性差、磨圆度差)→洪积扇、洪积锥(沟口粗、开阔带细)→若干洪积扇在山前连成片则为洪积平原(如大青山前的包头)。 ● “V”形谷为幼年期河流标志 我国第一大峡谷(Gorge)长江上游云南金沙江虎跳峡;第二大峡谷为长江三峡(Three Gorges)=瞿塘峡(川)+ 巫峡(川鄂神女峰)+ 西陵峡(鄂) ● “U”形谷只与冰川作用有关;“碟”形谷则形成于平原地区(湖北城陵矶) 二.河流的动能 动能E=1/2QV2(Q流量,V流速) 1.影响流速三因素:坡度、河床宽度(宽则流速小,因水体与河床的接触面大)、滚石负荷状况(克服内部摩擦要消耗能量). 2.影响流量三因素:W(Width)、d(depth)、V (Velocity) 3.同一条河流,上游坡度动能大;下游虽水量大,但 流速小,动能可能反而小。 4.动能大,搬运力就大;搬运力搬运量,则河流侵蚀;搬运力搬运量,则河流沉积。 Section 2 Erosion of river 一. 侵蚀作用三方式:溶蚀(溶解矿物岩石)、 水力冲蚀、磨蚀(带岩块的水体) 二.侵蚀作用三方向:下蚀、旁蚀、溯源侵蚀 1.下蚀Bottom erosion:使河床加深的作用 a.原因:河流垂直分量造成下蚀;流水中因沙 砾的跳跃搬运撞击而下蚀;旋涡的涡穴下蚀。 b.侵蚀基准面:即海平面。入海河流的下蚀 作用绝对不会低于海平面。 c.局部侵蚀基准面:即湖面。为入湖河流的 侵蚀基准面。 d.河流的纵剖面:从源头到河口,河流剖面呈 线状;其曲线总体下凹,起伏受岩性构造控制。长江的重庆-武汉-南京-南通段,武汉以上为侵蚀区,以下为沉积区。 e.均夷化:削去突出部位、填平凹坑的河流作用。 发育在长时间无地壳运动、海平面和气候变化不大的河流区段。 f.河流的平衡剖面 均夷化后的河流纵剖面就是 一平滑的曲线,称河流的平衡剖面。 ●急流 torrent:河床突然变窄变陡的地方。 ●瀑布 Water-fall:发生在断崖、悬谷、岩层 软硬相间处的急降水流。 ●瀑布的后退,是由于水位差大、动能大,使下 部岩石掏空,上部岩石崩塌。 实例:贵州黄果树瀑布落差75米;云南漓江玉龙关瀑布; 黑龙江镜泊湖吊水楼瀑布;黄河壶口瀑布;庐山瀑布;黄 山瀑布;纽约州西Niagara瀑布,宽900米,落差48米;它在3 万年中后退了10.4公里,每年0.3米;黄河壶口每年后退5cm。 ●喷泉:人造流水现象,如著名的巴黎Fontaine bleue 2. 旁蚀(侧蚀)Lateral erosion: 河流对河床二侧 及谷坡的侵蚀,其结果是使河床和谷底加宽。 旁蚀的动力学原因是弯道离心力与科里奥利力。 (Coriolis’ force, 又称 Deflecting force of Earth rotation) 1)弯道离心力 Curving centrifugal force:河流开始是直的。变弯的原因是由于河流中心的障碍物增大了摩擦力与粘滞力;流水在河流弯曲部位因惯性作用而产生离心力。 ●该力作用于河流的凹岸→使河流的主流线(流速最大的点的连线)偏向凹岸→使

文档评论(0)

秦圈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