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矿山主要地质因素.ppt
矿山地质学 山东科技大学 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胡绍祥 编制 第十一章 矿山主要地质因素 §11-1 煤层厚度变化因素 §11-2 地质构造因素 §11-3 岩浆侵入体因素 §11-4 岩溶陷落柱因素 §11-5 其他因素 §11-1 煤层厚度变化因素 一、煤厚变化的原因和特征 (一)地壳不均衡沉降 在泥炭层聚积过程中,如果地壳的沉降速度与植物 物质堆积速度长期大致保持一致,那么就能形成厚度较 大的煤层。 如果某些地段地壳沉降速度逐渐变快,于是泥炭沼 泽逐渐转变为湖泊,因此泥炭的聚积也就被泥砂等沉积物所取代,这样就导 致煤层从沼泽区向湖泊 区方向逐渐变薄或尖灭。 当湖泊区的沉降速 度重新变慢时,又再度 变为沼泽,重新堆积泥 炭。 如此反复交替,便 造成煤层分叉、尖灭及 煤层与夹矸相互交替的 现象。 特征: (1)煤层层数增多,厚度变薄,分叉方向为地壳沉降幅度和速度增大的方向; (2)向着沉降幅度和速度增大的方向,煤系的总厚度及煤层中矿物杂质含量有增大的趋势。 (二)泥炭沼泽基底不平 特征: (1)煤层顶平,底不平; (2)煤层变薄方向为底板凸起的方向,厚度逐渐变薄; (3)煤分层或夹矸被凸起的底板所阻隔。 (三)河流冲蚀 1.同生冲蚀 ----在泥炭堆积过程中,即煤层顶板形成之前发生的冲蚀。 (1)冲刷带为条带状分布,面积不大; (2)冲刷带为砂质岩,夹煤碎块; (3)冲刷带与煤层有共同的顶板。 2.后生冲蚀 ----在煤层形成以后发生的冲蚀,即在煤层顶板形成以后发生的冲蚀。 (1)冲刷带呈条带状分布,范围大; (2)冲蚀带内煤质变劣; (3)冲蚀带为砂质顶板。 (四)构造挤压 (1)无论在煤层增厚或变薄带,煤层中夹石层常和煤炭物质混杂在一起,造成煤的灰分增高; (2)煤层顶底板多不完整,裂隙发育,有时与煤层互相穿插; (3)在煤层增厚或变薄处,原始结构全部遭受破坏,煤变成鳞片状或碎粒状,往往可见很光滑的挤压面和不规则的小褶曲; (4)沿煤层的走向或倾向,煤层的增厚带和变薄带常相互交替出现。 二、煤厚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1.影响采掘部署 2.影响计划生产 3.掘进率增高 4.回采率降低 三、煤层的观测和探测 (一) 煤层的观测 1.煤层观测内容 在煤层观测点处,应尽量全面地观测、收集煤层的各种资料。包括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岩类型、煤质特征、煤层含水性及煤层顶底板等,并测量煤层产状。 2.煤层观测方法 ① 在能够揭露煤层全厚度的巷道中,直接测量煤层的总厚度及煤分层和夹石层厚度。必要时换算成真厚度;对于煤层增厚、变薄、分叉、尖灭、断层、褶曲等厚度变化处,应在井下现场绘制剖面草图和细部素描图。 ② 根据煤厚变化的复杂程度确定井巷编录的方式,一般情况下,须编录煤巷一帮的连续剖面;煤厚变化不大时,可间隔一定距离测绘煤层小柱状;煤层倾角较大时,测绘迎头素描。测量各个变化点处的煤层产状。 ③ 煤层观测点的布置,应按实际情况确定。对结构复杂、煤厚不稳定的煤层,观测点适当加密。 ④ 对煤层顶底板的观测和描述,采用岩石学的方法来鉴定。必要时进行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和裂隙的统计。 ⑤ 煤岩分层描述的观测点尽可能选择在新鲜的连续剖面上。根据煤分层的光亮程度和结构特征划分出各煤分层的煤岩类型。 ⑥ 在上述观测的基础上,将井下收集的各种煤层资料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二) 煤层的探测 1.煤层厚度的探测 ① 煤巷掘进中的探煤厚——当巷道不能揭露煤层全厚时,缓倾斜煤层用钻探配合溜煤眼和联络巷探测。 在急倾斜煤层中用钻探配合煤门探测. ② 采煤工作面的探煤厚 在缓倾斜或倾斜的厚煤层分层开采工作面中,为了控制各个分层的回采高度,仅根据回采巷道中的煤厚探测点测定的资料是不够的,一般还要在上分层开采的过程中,测量实际采高的同时,随工作面的推进按一定的距离探测下分层煤厚,通常采用电煤钻探测。 根据探煤厚的资料,编制剩余煤层厚度等值线图。确定煤分层开采的厚度。 2煤层分叉尖灭的探测 煤层呈多次分叉且各分叉煤层均较稳定,可采用沿主要稳定煤层掘进煤巷,然后用井下钻探探测各分叉煤层。 煤层呈稳定程度不同的分叉,在主要分叉煤层布置巷道,对其他分叉煤层用钻探、巷探等手段探明可采范围,并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回采。 3煤层底凸薄化的探测 煤层底凸薄化是指煤层底板凸起而造成的一种煤厚变薄尖灭的现象。 对于这种变化,主要是圈定煤层变薄带和不可采范围。 1)利用钻探控制巷道掘进前方的底凸位置,边掘边探,确定底凸薄化范围; 2)利用巷道穿过底凸部位,直接圈定煤层底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