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韩文化交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中韩文化交流.doc

中韩文化交流 古代至近代朝鲜半岛上的国家的国号称谓经历许多变化,如古朝鲜、三韩、高句丽、百济、新罗、高丽、朝鲜、韩国等,但古代朝鲜半岛居民常以“韩人”自称。根据目前所发现的遗迹推测,韩民族的祖先大约在1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已来到朝鲜半岛定居。中国史籍称古韩人为“东夷”,他们曾散居在中国东北地区、东部沿海、长江以北和朝鲜半岛等地。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自远古以来,居住在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的先民就有许多来往和联系。古代中国与古代朝鲜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有文字的记载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据《史记》、《汉书》等中国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13世纪周武王灭商时,箕子就率殷人东迁朝鲜半岛立国,史称箕氏朝鲜。《史记》曰:“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汉书》记:“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耕作”。韩国最早的史书《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中也有箕子入朝鲜的记载,并将箕氏朝鲜列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朝鲜史略》有“武王克商,箕子率中国人五千入朝鲜”的记述。先进的殷文化与生产技术也随之传播到朝鲜半岛张碧波,喻全中:朝鲜箕子考[M]。《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6期。。而从战国末年到汉朝初年(约公元前3——前2世纪),又有许多中国人为躲避战乱移民朝鲜半岛。汉武帝时,曾征服朝鲜北部,设乐浪、贞番、临屯等郡,实行郡县制,有不少中国农民赴四郡落户开垦。汉文化得以通过乐浪四郡传播至整个朝鲜半岛。据韩国学者称,孔子著述及儒家学说《诗经》、《书经》、《春秋》等此时已传入古朝鲜。 张碧波,喻全中:朝鲜箕子考[M]。《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6期。 公元前后,古代韩国开始进入三国时代,即北方的高句丽和南方的百济、新罗。自三国时代开始,几乎每一个王朝的国王都曾接受过当时中国封建朝廷的册封,使节往来,不绝于途,中国文化源源不断地传至各国,而中国人也开始了解韩文化。 三国时期,高句丽已有用汉字记事的著作《留记》,流行的文言经典有五经(《诗》、《书》、《易》、《礼》、《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春秋》、《文选》等,另有《玉篇》、《字篇》、《字林》等字书,高句丽太学用这些中国文言典籍作为贵族子弟学习文化的基础。百济也立有太学,传授儒家经典,百济史书《书记》就是用汉文写成的。而新罗的国号,则取字汉文“德业日兴”、“网罗四方”之意。中国佛教也在三国时期传入,有百济的发正、新罗的觉德、高句丽的义渊等多名僧侣入华求法。韩国文化艺术[M/OL] 韩国文化艺术[M/OL]。韩国在线,. 隋朝文帝、炀帝都与朝鲜半岛的高丽发生过战争。唐初,朝鲜半岛上,高丽、百济、新罗鼎立,三国都同唐朝往来。唐太宗晚年亦攻打高丽。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灭百济,总章元年(668年)灭高丽。以后,唐退出朝鲜半岛,新罗王朝在唐朝的扶植下,于上元二年(675年)统一了朝鲜半岛,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儒学、语言文字、天文历法、医学、文学、美术等领域均有广泛而密切的交流。 新罗与唐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新罗来唐商人很多,北起登州、莱州(今山东掖具),南至楚州、扬州,都有他们的足迹。楚州有新罗会馆,山东半岛的赤山、登州、莱州有新罗坊、新罗所,专门接待新罗客商。当时来往于中朝日本的船只多达数十艘。新罗商人运至唐朝牛黄、人参、海豹皮、朝霞、金、银等物,占唐朝进口物产的首位,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他们贩回丝绸、瓷器、茶叶、书籍等。 新罗全方位地学习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艺术,仿唐设六部和州、郡、县,实行丁田制、租庸调法和户籍制,设立国学和科举制,并崇尚中国儒家思想和经学。自唐贞观中期至五代中期的300多年里,新罗先后派遣过2000多名留学生,全面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典章礼仪、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开成五年(840年),学成归国的新罗学生“共一百五人”。 这些留学生多为王室贵胄子弟又深受中国文化熏染,他们学成归国后,把中国文化渗透到整个朝鲜社会,对促进中韩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不少新罗学生还参加唐朝进士科考试,中韩史籍中记载仅应中国科举进士及第的留唐韩生就有90人,如崔利贞、朴季业等。中举后,有的留在唐朝做官。如崔致远13岁到唐,19岁中进士,在唐任溧水县尉、侍御史,30岁归国,有汉文诗赋集《桂苑笔耕录》20卷,《四六集》1卷。他回国后,热情介绍唐文化。新罗于神文王二年(682年)设置国学机构,元圣王四年(788年)实行科举制度,教授及考试内容均以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的“德治”、“仁政”等政治理念及忠孝等道德伦理思想对新罗统治者及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古代中韩文化交流[J/OL]。 古代中韩文化交流[J/OL]。www. chiculture. net. 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广而巨大。贞观十三年(639年)至天宝八载(749年)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