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泰的风俗习惯
永泰县葛岭中学:黄德舜
一、传统节日
春节——古代称正月初一为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的《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它是我国的农历年节,是最老而又隆重的一个节日。
我国人民欢度元旦,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传说,那时有一个叫尧的天子,为黎民百姓办了许多好事,非常受人爱戴。但他儿子不太成器,尧帝考虑只有把“天子”的位置传给品德好且有才干的人,才能当好百姓的首领,后来,他发现一位叫舜的人能担任“天子”,使不分亲疏地让位给了舜。
舜接天子位,继承了尧的事业,并干得很出色。尧非常高兴,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交好,我死后也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不久,尧死了,舜非常感激尧帝对自己的信赖和重托,以及对平民百姓的关心和爱护。便选定一个日子,每年都带领部下祭告天地和先帝。同时,舜在位时,事事都像尧帝一样,时时为百姓着想,处处为黎民办事,也十分受人爱戴。人民为了纪念舜,就把舜帝祭告天地和先帝的那天,作为一年的重要发首之日。发首即开始,开始即第一的意思。太阳从地平线升起,象征一日开始。太阳是日,地平线像“一”线,于是便组成“日”和“一”的象形字“旦”。元为年之始,且为日之晨。人们就把这天作为一年之首,称正月初一日为元旦,即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可见,我国人民欢度元旦,同庆新年,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只是元旦的日期历代不尽相同。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令全国以农历十月为正月,并因正月的“正”字与赢政的“政”字同音,犯了忌讳,故从此正月就只得称呼“征”月。到了汉武帝刘彻时,深感历法太乱,就下令大臣编写“太初历”,并规定正月初一为岁首,为元旦。一直沿至清末。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912)年,我国又将春、夏、秋、冬定为四节,即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于是春节就成了正月初一的名称,并同时采取世界通用的公历,把阳历2月2日称元旦、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并正式规定阳历的1月1日为我国的元旦,阴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我国人民过春节,过去习俗从年前过小年后就开始操办年货,直到元宵节这段时间,旧时民间在正月十五有“送年”的习俗。还有“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地方”和“拜年拜到初七八”等说法。现在春节就过得不那样长了。
春节前必须掸尘,意在驱逐瘟疫,把病魔、祸害、晦气一齐扫出门外,现变为年终卫生大扫除,以迎新年,并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春联是我国最为普及,国人最为熟悉的民俗书法样式。春联是从桃符古俗演变而来的。据《淮南子》记载:东海有座朔山,山上有株大桃树,蟠屈纵横三千里。树下有一鬼门,由“神荼”和“郁垒”二神把守。每年除夕,鬼门里的鬼怪便要逃出来作恶。二神发挥桃树的魔力,把它们捉住喂老虎。鬼怪见了桃树和二神都很害怕,躲进鬼门。由此,每年除夕,人们各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作为桃符,挂在门上用以避邪。《淮南子》中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来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上面写着除祸降福之类的吉祥话。到了宋代,这种悬“桃符”的习惯更相演成风。以后桃木逐渐为纸来代替,于是“桃符”变成了“春联”。
五代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正史记载中最早的一副春联。“春联”这个名称据说是明太祖朱元璋提出来的。他在除夕传旨各家门上须贴春联,并为一阉猪的亲笔题了“双手劈开生死地,一刀割断是非根”的对联。其实,他为阉匠题联,是借题发挥,抒发自己打下江山,建立明皇朝的惬意之情。到明代,这种只在春节时贴的春联,在酒店、饭馆、庙宇、寺院、名胜古迹等处也贴起来了。生辰祝寿、婚丧嫁娶也贴起来了。于是便有了喜联、寿联、挽联等名称,“春联”也就变成了“对联”的一种了。
春联脱胎于桃符,这一习俗久盛不衰,至今仍为国人喜闻乐见。其表象上是起到除旧迎新,增添新春节日气氛的作用,而本质上仍然是国人用于避邪、消灾、灭祸、求福、求财、求好运的共同心理结构的反映。
旧岁除夕,午夜“开正”,鞭炮齐鸣,便是新春元旦之始。早餐,一般吃蛋面,称之为“太平面”,含有吉利之意。家人之间,要说吉利话,出门碰见熟人,则互致“恭禧”或“发财”、“拜年”等语,有来客则敬恭敬果,备尽殷勤。古时市上停止交易,现在个别商店正月初一早上也有营业。大街小巷,鞭炮声不绝于耳,洋溢着欢乐气氛。爆竹又称鞭炮,依习俗初一早晨开门,便“放鞭炮”叫“开门炮”,古无火药纸炮,把竹节扔进火堆,让它爆烈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现已再不用爆竹,并且还燃放烟花。过了三天,初四日,各行各业开始正常活动。正月之内,有请新人(本年内亲戚中新娶的媳妇),请春酒(亲友)的习俗。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俗称元宵节。有的乡村从初七日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