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3-必背知识点.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理必修3-必背知识点.doc

地理必修3-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的边界是确定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由五大要素组成:大气、水、土壤、生物、地形或地貌。 长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地处亚热带,长江入海口。(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3)水:河网密度大,河湖众多。(4)土壤:水稻土,肥力高。(5)生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矿产资源:贫乏。 松嫩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1)地理位置:地处中温带,位于东北平原中部。(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3)水:河流密度相对较低。(4)土壤:黑土分布广,肥力高。(5)生物:温带落叶阔叶林。(6)矿产资源:石油、煤、铁等资源丰富。 长江三角洲的农业发展(1)农业生产方式:在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了季风水田农业。(2)农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3)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4)农业结构:水产业发达 长江三角洲的工商业发展(1)位于沿海航线的中点、长江入海口,内河航运及海运便利,商业发达。(2)利用农产品发展轻工业,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的农业发展(1)农业生产方式: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2)农作物:有玉米、春小麦、大豆。(3)熟制:一年一熟(热量不足)。(4)农业结构:西部畜牧业发达 松嫩平原的工商业发展:利用当地石油、煤、铁等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重化工业基地。 开发早期,长江三角洲由于水系稠密,阻隔交通,土壤黏重,开垦困难,耕作业发展迟缓。农业社会,稠密的水系使水运发达,土壤经过改良成为水稻土,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粮食、桑蚕、棉花基地。现在,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破碎、耕地面积因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下降、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上升等原因,长江三角洲的粮仓地位下降了。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遥感(RS)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它是重要的信息源。 遥感的应用(1)资源调查:如土地资源的调查。(2)环境监测:如赤潮、富营养化、石油污染等。(3)自然灾害预防监测:如台风、洪涝、干旱、森林火灾等。 全球定位系统(GPS)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它能为客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海拔)、速度和时间。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野外调查、交通工具导航。如珠峰海拔测量、板块的移动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其空间模型用点、线、面来表示地理事物,其数据库由若干图层构成。其空间分析功能极其强大,有空间查询、空间量算、追踪分析、合并分析、路径选择、数字高程等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1)提供区域空间信息。(2)建立区域发展模型。(3)进行区域分析、评价。(4)进行环境监测、评估预测。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气候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西北发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有(1)大气: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强烈)。(2)水:水资源短缺,河流稀疏。(3)地形:多高山、高原、盆地,阻挡海洋水汽进入。(4)植被:稀疏,以荒漠和草原为主。(5)土壤: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 以贺兰山为界,以东距海较近,降水略多,形成温带草原景观,以西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形成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荒漠。 西北地区绿洲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山麓地带、盆地边缘。绿洲农业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高山冰雪融水。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3)过度开垦。(4)水资源利用不当——上中下游水资源分配不当;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分配不当;漫灌导致次生盐渍化。(5)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 西北荒漠化的对策有(1)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量、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量;改进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2)利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植树种草;设置沙障工程。(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植树种草,发展林业、牧业;退耕还林、退耕还牧,调整农业结构。(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5)控制人口增长。 草方格沙障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