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过程的发现史.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合作用过程的发现史

PAGE PAGE 1 光合作用过程的发现史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这看似简单的结论其实是许多科学家长期不懈探索的结晶。在探究光合作用的道路上,科学家们是如何做的呢?他们的巧妙做法对我们有何启发呢?本文循着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的足迹,学习科学设计实验的方法。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植物生长在土壤中,土壤是构成植物体的原材料。这一观点长期被奉为经典,直到17世纪初才把这个观点推翻。 【实验一】探究光合作用需要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的柳苗实验 1648年,比利时的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棵2.3kg的柳树苗栽到一个装有90.8kg干燥土壤的木桶里。从这以后,他只浇纯净的雨水,并专门制作桶盖以防止灰尘等物质的落入。5年后柳树长到76.7kg。烘干土壤并称重发现只土壤少了大约0.1k ? 实验前 实验后 变化 土壤干重 90.8kg 90.7kg -0.1kg 柳 树 2.3kg 76.7kg +74.4kg 结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源于水。 思考1:①实验中,为什么起初的90.8kg泥土必须是干燥的?为什么要加桶盖? ②柳树真的只需要水就能长大吗?你认为海尔蒙特忽视了哪个重要因素? ③土壤中减少的是什么物质? 【实验二】探究植物对空气的影响——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1771年英国的一位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又发现了植物的一个奥秘。他做了这样的一个实验: ①把燃烧的蜡烛放在密闭的玻璃钟罩内→几分钟后蜡烛熄灭了。 ②把小白鼠放在密闭的玻璃钟罩内→不久小白鼠也死了。 ③将一枝薄荷枝和小白鼠同时放在密闭的玻璃钟罩内→小白鼠能继续存活。 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当时普里斯特利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直到后来实验科学家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思考2:①后来,他又重复做了很多次实验,有时成功,有时失败(因为老鼠很快就死了),可是他并不知道原因何在。你认为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认为可以怎样进一步实验? 【实验三】探究植物更新空气的条件——英根豪斯实验(对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的改进) 黑暗光下1779年,荷兰的英根豪斯做了两组实验(如右图)。将一枝薄荷和小白鼠同时放在密闭的玻璃钟罩内,A组放在光下,B组放在黑暗条件下。一段时间后 黑暗 光下 结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即: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光。 【实验四】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其他产物——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实验 如下图: 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思考3:①为什么要把天竺葵先放在暗处一昼夜? ②该实验是对照实验吗? 实验中所需控制的单一变量是什么? ③第4步“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里,隔水加热”有何目的?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光照下黑暗中【实验五】探究绿色植物释放氧气条件和场所 光照下 黑暗中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然后选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 结论: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且绿色植物释放氧气需要光照条件。 思考4:①选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在设计上有何巧妙之处? ②为什么选用好氧细菌作实验材料? ③为什么要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 ④为什么选用极细的光束照射? 【实验六】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中的氧的来源——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两组光合作用实验:第一组向绿色植物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如图)。在相同条件下,他们对两组光合作用实验释放出的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气体无放射性,B气体具有放射性;而且等体积二者的质量比为8:9 。 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而不是来自于二氧化碳。 经几代科学家历经数百多年的研究,人们对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可见,科学发展的道路是很艰难的,这里不仅包含着科学家们的艰辛劳动与智慧,还与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总结出了科学家进行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再提出问题→……这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熟悉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本文中的六个经典实验的探究我们得知: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