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修辞性改笔与语篇协同-语言学.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修辞性改笔与语篇协同-语言学

当代修辞学2017年第2期 (总200期) 修辞性改笔与语篇协同 以《史记》引录 《尚书》《左传》史料的改笔为例 池 昌海 1 林志永 z (1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杭州310028;2朝鲜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系,韩国光州I) 提 要 《史记》记录先秦的事实,很多来自更古的文献典籍。作者在引录先秦典籍史料时并非 简单照录,而是作了多角度的加工修改,其中,出于语篇协同需要而作的修辞性改笔很有特色。《史 记》史料引录改笔修辞与语篇协同主要体现为语境适应、衔接匹配、语体协调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 《史记》 修辞改笔 语篇协同 一 、 缘起与概念界定 大型历史文献 《史记》在撰述先秦历史时,从先秦典籍中采用引录了大量的史料与文字。 在引录过程中,作为特殊修辞主体的作者并非是原封不动的抄录,而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 修改、加工。其中,笔者发现,有些引录文献史料中的改笔 目的在于使叙述修辞上与语篇要素 更加协同。限于篇幅,本文拟从语境适应、衔接匹配、语体协调三个方面对改笔在修辞与语篇 协同上的表现作概括性归纳。 为便于使用和理解 ,先就本文以下概念作简单说明: 史料指 《史记》编写时引录的先秦文献,如 《尚书》《左传》等,东汉班固在 《汉书 ·司马迁传》 中即说 :“故司马迁据 《左氏》《国语》,采 《世本》《战国策》,述 《楚汉春秋》,接其后事 ,讫于天 汉。”现代史学家范文澜(2002:9)也断言:“太史公作 《史记》,春秋时事取 《左传》者泰半,谓 《史 记》之一部,蜕化于 《左传》,或无不可。” 改笔指修辞主体引录古代文献时对原话语作出的有效修改,包括添加、删减或替换等。 修辞性改笔作为针对原文献话语作出修改的话语组织手段,其问也会产生旨在实现特定 修辞效果的言语行为。 语篇也称篇章、话语 ,“由前后相连的句子构成的段落,如果在语言交际中表现为一个相 对独立的功能单位”就是语篇(陈平 1991:67、2012)。语篇协同,本文特指原史料构成的语篇单 位和对它们进行改笔后产生的新语篇单位 ,语篇协同就是指出于语篇构成或变化需要而产生 的协调性行为。 一 28 二、语境适应 所谓语境适应是指 《史记》作者为了获得新语篇单位而发生改笔行为以适应语境需要。这 里的语境适应不包括语言符号因时代演变而产生的调整或变化,如: (1)淮、沂其义(治),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底平。厥 (其)土赤埴坟,草木渐包。 厥 (其)田上中,厥 ( )赋中中……淮夷填珠皋鱼,厥 (其)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 河。(尚书 ·禹贡)① 其中 《尚书》中的 义“”与 厥“”到了 《史记》中即改为 “治”与 “其”就属于典型的时代性替换 ,以及 后文例(7)(13)中“弗”改作 “不”等,都不属于修辞范畴的修改。但是以下所列就是典型的修辞 性修改。根据语境特点,我们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看: 1.言内语境修改 指因语境 内话语角色性质等因素而产生的行文修改,例如: (2—1)令尹子常以舟师及沙油而还。左尹邻宛、工尹寿帅师至于潜,吴师不能退。吴 公子光 日:“此时也,弗可失也。”告罅设诸 日:“上国有言日 不‘索,何获?’我王嗣也,吾 欲求之。事若克,季子虽至,不吾废也。”膊设诸 日:“王可弑也 !母老,子弱,是无若我 何。”光 日:“我,尔身也。”……遂弑王。(昭公二十七年) (2—2)十三年春 ,吴欲因楚丧而伐之……(笔者省)楚发兵绝吴兵后,吴兵不得还 。 于是吴公子光 日:“此时不可失也。”告专诸 曰:“不索何获!我真王嗣,当立,吾欲求之。 季子虽至,不吾废也。”专诸日:“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雨公子将兵攻楚,楚绝其路。 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 臣,是无奈我何。”光 日:“我身,子之身也。”……遂弑 王僚。(昊太伯世家 /刺客列传) 这两段话语均记录了吴楚之战时,吴国内公子光夺权密谋时的对话。《史记》的记录有简有详, 但将 《左传》中专(设)诸对话中的 “弑”改成了“杀”。 《左传》秉承了 春《秋》“微言大义”的 春“秋” 笔法,力图在必要的场合都体现对人物、对事件的褒贬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