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事故事故预防原理与风险控制图文
为了防止事故,必须弄清事故为什么会发生,造成事故发生的因素 —事故致因因素有哪些。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通过消除、控制事故致因因素来防止事故发生,人们建立了事故致因理论(事故归因 )。
其目的在于:
认识事故本质;
指导事故调查与分析;
提出事故预防措施。
;(1)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的概念:它是研究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如何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它是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随着生产形式的变化,新的事故致因理论不断出现。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做的逻辑抽象和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
;代前言: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主要事故模式理论(事故归因 )
国内外现有的事故致因理论有10多种,而适合我国情况的主要有:连锁论(事故因果类型)、多米诺骨牌理论(The dominoes theory)、系统理论、轨迹交叉论。
;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以事故频发倾向论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为代表的早期事故致因理论(单一因素归因理论);
以能量意外释放论为主要代表的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人物合一归因理论);
现代的系统安全理论(系统归因理论);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缺乏认识,往往把事故和灾害的发生看作是人类无法违抗的“天意”或“命中注定”,而祈求神灵保佑。天意论是对事故原因的不可知论,在我国,早在战国时期西门豹“河伯娶妇”的故事中,就对这种论点进行了批驳。;单一因素归因理论概述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 Greenwood)和伍兹(H. H. Woods)对许多工厂里的伤亡事故数据中的事故发生次数按不同的统计分布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发现,工人中的某些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从这种现象出发,后来法默(Farmer)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
;人们对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提出了新的见解。一些研究认为大多数工业事故是由事故频发倾向者引起的观念是错误的,有些人较另一些人容易发生事故,是与他们从事的作业有较高的危险性有关。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不能把事故的责任简单地说成是工人的不注意,应该注重机械的、物质的危险性质在事故致因中的重要地位。
;系统归因理论概述;一、事故频发倾向论;他们通过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工厂中存在着事故频发倾向者。
1939年,法默(Farmer)和查姆勃(Chamber)明确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论的概念,认为: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缺陷:过分夸大了人的性格特点在事故中的作用。认为工人性格特征是事故频繁发生的唯一因素。
在运用上,用某种方法将有事故倾向的工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并依此作为解雇工人的依据。;事故频发倾向者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1)感情冲动,容易兴奋;
2)脾气暴躁
3)慌慌张张,不沉着;
4)动作生硬而工作效率低;
5)喜怒无常,感情多变;;这一理论提示我们:危险性较高的、重要的操作,特别要求人的素质较高。例如,特种作业的场合,操作者要经过专门的培训、严格的考核,获得特种作业资格后才能从事。因此,尽管事故频发倾向论把工业事故的原因归因于少数事故频发倾向者的观点是错误的,然而从职业适合性的角度来看,关于事故频发倾向的认识也有一定可取之处。
;事故遭遇倾向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认为大多数工业事故是由事故频发倾向者引起的观念是错误的,有些人较另一些人容易发生事故是与他们从事的作业有较高的危险性有关。因此,不能把事故的责任简单地归结成工人的不注意,应该强调机械的、物质的危险性质在事故致因中的重要地位。于是,出现了Accident Liability(事故遭遇倾向理论),事故遭遇倾向是指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
;(1) 当每个人发生事故的概率相等且概率极小时,一定时期内发生事故次数服从泊松分布。根据泊松分布,大部分工人不发生事故,少数工人只发生一次,只有极少数工人发生两次以上事故。大量的事故统计资料是服从泊松分布的。例如,D. L.Morh (莫尔)等研究了海上石油钻井工人连续两年时间内伤害事故情况,得到了受伤次数多的工人数没有超出泊松分布范围的结论。
;(2)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某一段时间里发生事故次数多的人,在以后的时间里往往发生事故次数不再多了,该人并非永远是事故频发倾向者,通过数十年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很难找出事故频发者的稳定的个人特征,换言之,许多人发生事故是由于他们行为的某种瞬时特征引起的。
;(3) 根据事故频发倾向理论,防止事故的重要措施是人员选择。但是许多研究表明,把事故发生次数多的工人调离后,企业的事故发生率并没有降低。例如,Waller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