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盐都区创建江苏义务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盐都区创建江苏义务教育

PAGE PAGE 9 盐都区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自评报告 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政府 一、教育发展概况 盐都区地处苏北平原中部,位于国家沿海大开发的腹部黄金地段,是盐城市的核心区,现辖8个镇(含7个二级街道)、3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高新区和1个农村经济开发区,共250个行政村,总面积1015平方公里,人口71.5万。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342.72 亿元,财政收入60.9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6亿元。连续六年荣获全市绩效考核综合先进奖第一名。 全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8所,其中小学17所,初中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在校中小学生48168人,教职工4500人。另有聋哑学校、体育学校各1所。近年来,我区先后被表彰为江苏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区、幼儿教育先进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在省政府三年一轮的对县级政府年度教育工作综合考核中连续两次得分全市排名第一,被表彰为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二、创建工作情况 盐都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优先发展教育,地方百姓关心支持教育。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全区教育工作总体目标:努力把盐都教育办成教育理念先进,办学质量一流,人文底蕴丰厚,老百姓最满意、江苏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教育之一,成为教育公平的先行区、教育质量的风景区、教育形象的示范区,进而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教育强区。2010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优质均衡、促进公平”的盐都教育发展主题,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培养好每一名学生”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0年6月,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区政府印发《盐都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2011年12月份以15A1B高标准通过了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现场评估。2012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省级认定。2013年成功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经县级认定,区域内小学、初中基本达到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加强对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成功申报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保障与专业引领研究》,与省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同步进行研究,已顺利结题。 (一)狠抓普及巩固,推进入学机会均等 1.狠抓“控辍”工作。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工程。我区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完善“双线承包责任制”,层层签订“控辍”工作责任状,形成立体化的“控辍”网络,全区12个镇(区、街道)全部建成市级“无流生乡镇”,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从2004年管理体制上划后一直为100%,没有一名学生因贫或学困失学。 2.坚决取缔择校行为。2010年,我区将第一初中和树人外国语实验学校等两所改制学校全部收回公办。在招生、收费等方面采取强有力措施,坚持按施教区就近免试免费入学的原则,做到统一步调、统一要求,任何学校不得提前招生,禁止跨区域招收择校生,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择校问题。 3.倾情关爱留守儿童。每个镇(区、街道)都建成了1所以上的寄宿制学校,每所寄宿制学校都配备了专门的生活指导教师。“学生成长导师制”,给予留守儿童亲情化、个性化的辅导。建立了家校热线电话制度,定期与孩子父母进行交流。由基层党组织牵头,积极组建“代理家长”队伍,全区已建立3579人的“代理家长”队伍。在区文明委、关工委等部门的牵头下,成立了盐城市首家区级“留守儿童成长指导中心”。 4.特别关爱残疾儿童。我区是全国特教先进区,近年来,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市聋哑学校现代化建设,积极做好三类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盐都区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实施意见》。2014年,我区义务教育年龄段盲聋哑智障儿童少年共有232人,在市聋哑学校就读79人,在其他县(市、区)特教学校就读21人,随班就读130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9.1%。 5.保证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纳入全区教育发展规划,按照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在各镇(区、街道)确保镇域内外来务工子女正常入学的基础上,安排4所中小学分片负责接纳城郊结合部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率和公办学校吸纳比例均为100%。 6.完善特困学生助学机制。扎实做好困难学生救助工作,建立扶贫助学长效机制,2013~2014学年度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补助475.475万元,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资助900名学生计50万元,全区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失学。 7.推进高中入学机会均等。认真落实热点高中定向分配指标生的政策,所有初中按规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