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公共财政改革跟发展讲义幻灯片1.ppt

中国的公共财政改革跟发展讲义幻灯片1.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的公共财政改革跟发展讲义幻灯片1

中国的公共财政:改革与发展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赵全厚 研究员,研究室主任 Tel:010MobileE-mail:quanhou1965@ 探讨的内容 公共财政理念的提出背景 中国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构架及其争论 中国的公共财政改革和制度变迁 未来的取向 公共财政理念的提出背景 1.在理论政策方面: (1)中国的渐进性改革:基础理念\利益激发\政治阻力和改革策略. (2)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与开放 (3)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理论基础。 公共财政理念的提出背景 1992年10月12日,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中国的宪法。 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公共财政理念的提出背景 1992年之后,财政部门也开始明确探讨公共财政框架及财政职能的转变问题。在此期间,财政理论界或经济理论界就比较明确建立公共财政的提法。 一些学者,如叶锦明,张馨教授等提出建立公共财政建议。95年后,开始对公共财政问题进行比较激烈的争论,但在财政理论界总体趋势是对公共财政的否定,即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论的争鸣. 94年全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其中,财税部门的改革:一个是税收制改革,二是财政体制改革,就是朝建立公共性质的财政体制努力。这次改革是向着公共方向改革,当时没有直接加公共财政头衔,到98年时才正式明确的. 公共财政理念的提出背景 2.在市场化进程方面 (1)进程轮廓: 到了90年代,经过10多年的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转轨已经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到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已经成为典型的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并存的“双轨型”经济体制。计划手段的作用范围与力度缩减,市场手段的作用范围与力度增强。计划手段在宏观经济运行与中长期经济运行与调节中发挥主导作用,市场手段在微观经济运行与即时经济调节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从整体上判断,市场因素的成长与作用已经达到了成为资源配置主体机制的临界点. 公共财政理念的提出背景 (2)其标志是: (2.1)作为传统计划经济存在的重要依据和特征的短缺现象已基本消失,作为市场经济体制重要运作基础的买方市场格局已初见端倪。中国经济开始由供给约束型向市场约束型转变。短缺现象的消失既是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和作用的前提与基础条件,也是市场体制因素的成长和作用已达到相当程度的标志。 (2.2)市场性价格机制已成为占支配地位的价格形式。在资源配置的直接手段中,市场价格机制已占支配地位。就生产资料的配置来看,1997年,我国实行计划价格的生产资料有11种,到1998年,下降为5种。劳动力、资本等要素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也不断提高。 公共财政理念的提出背景 (3)市场化程度的判断标准:一般认为, 市场化在0—15%为非市场经济; 市场化在10%—30%为弱市场经济; 市场化在30%—50%为转轨中期市场经济; 市场化在50%—65%为转轨后期市场经济; 市场化在65%—80%为欠发达市场经济或相对成熟市场经济; 市场化在80%以上为发达市场经济或成熟市场经济; 综合起来看,发达国家的市场化程度约为80%-90%,市场经济已经比较成熟 。 公共财政理念的提出背景 公共财政理念的提出背景 钱伯华认为,到1997年中国经济总体市场化程度约62.5~68.0%之间。而且,各个地区的市场化进程严重不平衡。 《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李晓西教授主持),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测定,认为:中国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不是一些国家所视为的“非市场经济国家”,2001年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为69%。 中国人民大学的顾海兵教授对2010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做出过三种预测方案。高位预测:2010年将超过80%,中国将成为标准的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位预测:2010年将达到70%—75%,中国将成为相对成熟的或较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低位预测:2010年将达到65%,中国将成为准市场经济国家或接近于相对成熟

文档评论(0)

kar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