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乡村文化风景构成和特征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乡村文化风景构成和特征研究

贵州乡村文化风景构成和特征研究   摘 要: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讨乡村文化风景的涵义与组成。以苗族村寨季刀上寨为样本,通过对当地乡村文化风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其在农业、民居、公共建筑、婚俗、宗族制度、宗教信仰、祭祀、仪式等方面的特征,揭示乡村文化风景的内涵,为合理开发贵州乡村文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贵州乡村文化风景;苗族村寨;季刀上寨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2)03-0141-04   一、问题的提出   乡村文化风景是乡村聚落形成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深受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影响,体现特定地域环境和一定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目前,国内外乡村文化风景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文化风景概念、特征、与旅游发展的相互关系、形成与演变机制等方面,以典型村寨为样本的实证研究不足[1,2]。   贵州是一个喀斯特广泛发育的内陆山区省份,其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38%,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25%[3]。喀斯特高原山地峡谷环境使贵州的各民族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乡村聚落形态,其环境的封闭性也制约外来文化的入侵,使各村落保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形成了多样而又独特的乡村文化风景,使贵州享有“文化千岛”的美誉。而过度商业化和过度城市化对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威胁,即使在贵州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现代化和城市化程度并不发达的地区,也出现了乡村文化的断层、变异和失落,如文化传承人的断裂、乡村传统建筑文化的变异、服饰与语言的汉化、风俗与仪式的异化等。因此,以典型村寨为样本,探讨贵州乡村文化风景的构成与特征,将有助于揭示贵州乡村文化风景的内涵,对贵州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文化风景的内涵   风景,英文Landscape一词出现于16世纪末,在牛津字典中解释为“Everything you can see when you look across a large of land, especially in the country” [4],通常用来描述美丽的乡村风光。在汉语语言中指某地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泛指可供观赏的景物[5]。这里,乡村文化风景主要是指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人地关系。   乡村文化风景是乡村文化最直观的展现,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中最小的要素是文化因子,文化因子又组成不同的文化层,一般可组成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精神文化层三个部分,三个层次在文化体系中既相对独立,不同文化层表现各自的特征,彼此间又相互依存和制约,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由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构成的文化整体[3,6]。文化因子,是指作用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文化成长的环境息息相关,既可指某个行为因素,也可指某种生产工具、某种思想、观念等[6]。   因此,乡村文化风景可由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精神文化层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物质文化层是以村落环境为依托、经人类创造的自然物和建筑物,是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人对自然的适应与改造的结果,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科技水平,以农业和民居为代表。制度文化是生活在特定村落空间的人群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各类活动,是以自然环境为活动空间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既受村落环境的间接影响,也受到诸多文化的直接影响,包括人际关系、风俗习惯和规范化了的社会制度[3,4]。精神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村落空间人群的社会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宗教信仰、巫术、道德、心理与思维、性格、审美情趣、祭祀、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   三、季刀上寨乡村文化风景构成与特征   季刀上寨位于黔东南州凯里市东郊25公里处的巴拉河畔,“季刀”,苗语为JidDobVangleb,苗语音译为深潭,因村脚巴拉河中有深潭而得名。是一个建筑保存完好、民族风情浓郁的苗族村寨,是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村寨傍河背靠山脚布局,呈三角形状,村后依山,古木参天,村寨建筑古朴,有百年粮仓、百年古道、古花街等,寨前临巴拉河,风景秀丽,隔河为炉榕公路(图1)。   图1 季刀上寨全景 (一)物质文化风景   1.农业文化风景   季刀上寨依山傍水而居,山上树木茂盛利于水土保持,巴拉河水流量充足,又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匹配较好,加之山地地形,使其形成典型的梯田文化风景。又由于山地平地面积狭小,梯田面积大小因地形而异,大小不等,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田地面积,不得不用石垒砌将地形抬高,以增大田地面积。山地地形的局限性与良好的水热条件,使居住于此的苗族创造出随地形而异的山地梯田农业文化风景。   2.民居文化风景   民居在建筑材料、建筑布局、建筑形貌与内部特征上,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