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山前农业区地下水位强降弱升特征与机制-水科学进展.PDF

冀中山前农业区地下水位强降弱升特征与机制-水科学进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冀中山前农业区地下水位强降弱升特征与机制-水科学进展

第26卷 第2期 水 科 学 进 展 Vol.26,No.2 2015年3月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Mar.,2015 DOI: 1014042/ jcnki321309201502010 冀中山前农业区地下水位强降弱升特征与机制 张光辉, 田言亮, 王电龙, 严明疆, 王金哲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摘要: 针对冀中山前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问题, 采用时间序列异变特征和趋势分析方法, 基于小时 级、 自记监测的地下水位动态资料, 通过农业区灌溉期、 非灌溉期地下水位变化程度的差异特征及机制研究, 结 果表明: 该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位变化在主灌溉期呈 “cm/ d” 级(大于 10 cm/ d)下降、 非灌溉期呈 “mm/ d” 级(小于10 cm/ d)上升的特征, 这些特征与降水量、 年内降水分配状况及其影响的农业开采强度密切相关。 前期 降水偏枯, 灌溉期地下水位下降过程线和年内水位上升过程线的大部分位于当地多年地下水位变化趋势线之下; 前期降水偏丰, 位于趋势线之上。 农业集中开采是地下水位 “cm/ d” 级下降特征的动因, 厚大包气带是地下水位 “mm/ d” 级上升特征形成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山前平原农业区; 浅层地下水; 农业开采; 降水量; 强降弱升特征 中图分类号: P6418; S27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6791(2015)02⁃0227⁃06 冀中山前平原地处河北省中部、 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冲洪积平原, 是中国冬小麦、 夏玉米的主要种植区和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超采的主要区域, 浅层地下水是当地农业用水主要水源。 因此, 该区浅层地下水位变化 特征与农业开采地下水和降水情势密切相关。 [1] 有关地下水与降水和农业用水之间关系研究较多。 王电龙等 研究表明,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 [2] 下石家庄平原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杨永辉等 发现, 太行山前平原小麦生长季节地下水位每年下降70~ [3] 1500cm, 在7~9月份玉米生产季节地下水位处于回升或少下降436cm。 李新波等 认为, 集约化农业活 [4] [5] [6] 动对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呈增大态势。 张光辉等 、 刘中培等 和严明疆等 研究表明, 华北平原农业区 [7] 浅层地下水位下降不仅与灌溉农业密切相关, 而且与降水量年际变化有一定关系。 Zhang等 利用SWAT水 [8] [9] 文模型及分离评判方法, 进行了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影响定量研究。 Shiri等 、 Chen等 应用模拟 方法, 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对地下水位变化影响。 有关农业区地下水位强降弱升方面研究结果尚未检索到。 进一步认识冀中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位强降弱升特征与机制, 对于中国北方农业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具有 重要意义。 本文拟开展农业区灌溉期、 非灌溉期地下水位变化程度的差异特征研究, 试图揭示冀中山前农业 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的机制, 为减缓该区地下水超采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