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瓯市 特色挑幡.ppt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建建瓯市 特色挑幡

相传在明末 ,民族英雄郑成功招募抗清复明大军,横渡海峡收复台湾。当时建瓯城郊大洲村的青壮年大都纷纷应征入伍。收复台湾之后,部分将士于农历正月二十四凯旋,全村男女老幼欢欣鼓舞,家家户户设酒宴,村里还搭台唱戏庆贺。当时,将土们将带回的军旗置于长竿之上,尽情挥舞,藉此纪念壮烈捐躯的弟兄。从此,每逢正月二十四 ,大洲百姓都要按例擂鼓鸣锣,将旗竿来一番装点,舞动一番 ,以表庆祝与纪念之意。 就形制而言,挑幡的幡,要求选用一根约 l0 米长的笔直毛竹,削去校叶,晾干后,外上朱红油漆,画上各种吉祥图案;竿顶扎着彩灯 ,彩灯之下是一座用竹骨和彩绸制成的六角宝塔,四周缀挂着数只小铜铃 ,塔底顺杆悬挂绵幡一幅,幡幅上绣有褒颂词句。据鉴定,最长的幡为 10.2 米,幡重为20.6公斤。 有的头顶长竿,有的肩挑脚踢,有的鼻托牙咬,个个技艺精湛,身手不凡。如今,建瓯挑幡在现代挑幡传人陈老艺人的带领下,在保留传 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 ,形成了一套既异彩纷呈又新颖高难的新套路,如:手舞东风转,肩扛南天松,肘擎中军令 ,牙咬北海塔 ,口挑百战旗,鼻托乾坤棒,脚踢西方柱等跌看起伏、穿梭组合而成的多彩多姿的招法。 以独有的高超技艺和热烈浓郁的乡土风韵名扬海内外。中国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将其列入“吉尼斯大全”,誉它为“中华一绝,天下第一”;“建瓯挑幡”成为建瓯民间特有的传统文化体育项目,成为展示福建民间传统文艺的代表,促进中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增进友谊的使者。 建瓯挑幡来自民间,能发展到今天,不只是某些个人所为和世袭家传,而是当地群众世代相传的民俗文化财富,是民俗风情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建瓯挑幡的传承大致可分为从最初产生至上世纪70年代的成熟与兴盛期的第一阶段,和上世纪90年代的转折与兴衰期至新千年后的弘扬与振兴期的第二阶段。 和所有传统技艺一样,技术的传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挑幡是一项古老的运动,具有极佳的观赏性,老少皆宜。目前在建瓯真正喜欢挑幡且能坚持下来的也只有五六十人,而且队伍老化现象渐趋严重,普遍年龄都在50岁以上。建瓯挑幡,幡长而重,较轻的幡的重量也都在15公斤左右。人老了,总有一天会挑不动幡的。 但是,我相信建瓯的挑幡艺术会不断深入城乡及学校,通过举办培训等方式培养大批挑幡后人,发展一支支拥有青壮年、老人、女子、少儿挑幡等多种形式的表演队伍。根植于闽北土地上的这一艺苑奇葩, 会在民间土壤里不断生根发芽,花繁叶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