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吴均的研究综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十年吴均的研究综述

三十年吴均的研究综述   摘 要:将近三十年来对吴均的研究状况分为三个时段加以梳理、归纳与简评,发现目前的研究偏重于吴均“三书”、“吴均体”以及吴均与“永明体”的关系等方面,对吴均的俳谐文和吴均作品在北方的流传、影响及接受等问题比较缺乏研究,整体而言对吴均的研究还稍欠全面细致。   关键词:三十年;吴均;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2-0345-02   吴均(公元469-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今浙江湖州安吉人),是齐梁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当今学界在书写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时均提到吴均,但评论较少。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研究吴均的专文仅有朱东润先生的《诗人吴均》。20世纪80年代之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吴均的研究可谓百家争鸣,异彩纷呈。   一、20世纪80年代   这个时期研究吴均的专文较少,主要有以下三篇:   赵家莹的《“吴均体”简论》通过分析吴均诗歌的风格特点,认为“吴均体”的特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其清新拔俗;二是说它质朴自然。   赵开泉的《论吴均和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对吴均的生平、思想及其诗歌创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并就以往文学史上对吴均的评价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   曹道衡先生的《吴均》涉及了吴均的三个方面的问题:生平、诗文和《续齐谐记》。由于这是一篇评传性质的文章,所以作者对上面的三个问题都没有具体展开论证。   二、20世纪90年代   这个时期对吴均的研究取得一些新进展,研究内容包括吴均的生平、著述、文学成就等方面。   《与朱元思书》是篇脍炙人口的山水小品,为历代传诵,然而,这篇作品的题目却有《与朱元思书》和《与宋元思书》二说。马东震的《元思姓氏考略》举证认为元思宋姓之说较可靠。   黄崇浩的《吴均生平与著述考索》以年谱的形式结合吴均一些诗歌的内容对吴均生平进行了详细考证,同时又考证了吴均作品的流传情况,论证详瞻。   吴建辉的《吴均在五言诗形式上的探索及其成就》通过对吴均、谢?I、王融、沈约、何逊等诗人的诗歌从声韵这一角度作定量分析和比较,认为吴均在古诗向律诗的过渡阶段中,起过不可忽略的积极推动作用。   三、21世纪至今   在这个时期,诸学者涉及了吴均研究的多个方面,对吴均的研究已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根据形式和内容,将这个时期的研究成果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硕士论文专文研究   冯根才的《吴均论》通过对吴均生平创作及其在后代的影响进行初步考察,探讨吴均作品与当时文坛及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意义。   刘海凤的《吴均诗文集校释》以张溥《百三名家集》为底本,参以《全梁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等诸本,依次选吴均文、乐府、诗、小说若干加以校注,对其著中人、地、用典详加考证,并附录以史、地残稿标注。   王晓芳的《论吴均诗歌及吴均体》通过对吴均生活背景的阐述,分析吴均诗歌风格形成过程中所受的影响,从诗歌题材、体裁、形式、内涵几个方面来论述吴均诗歌,研究吴均诗歌与永明体、宫体诗之间的关系,并联系拟吴均体的风格特征来界定吴均体,持吴均体的语体特征为善用顶真手法、起承转合完备的转韵体。   郅强的《吴均研究》全面考证了《续齐谐记》的版本流传、内容、影响,并对《续齐谐记》做了相对详尽校注和辑佚。   (二)“吴均体”研究   《梁书?文学传》于“吴均体”仅有“清拔有古气”一语,近世有以吴均散文或诗文为“吴均体”者。21世纪以来诸多学者就“吴均体”发表自己的看法。   谢永攀的《吴均与“吴均体”》认为“清拔有古气”虽然更多指的是内在的气势带来的总的诗歌风貌,但它也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作者进一步探究“吴均体”形成并产生影响的原因,一是吴均自身的经历和耿直的性格,二是其对汉魏古诗及建安诗风的继承。   万光治的《论“吴均体”》认为“吴均体”应与吴均五言诗有关,其“清拔有古气”大抵从摹仿汉魏乐府来,作者进一步论证,善于炼字琢句、造语恢奇崛峭、风格硬涩寒瘦,是“吴均体”最根本的构成因素。同时作者持“吴均体”的形成,固与其身世、性格、经历有关,其不满南朝后期诗文过分圆熟轻艳,企图以“奇心”、“奇骨”求得新变,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作者认为吴均与中晚唐诗人如贾岛、孟郊的心态与文风颇有相似之处,其求新求变的努力,应当予以肯定。许松的《吴均体风格及其“古气”发微――兼与万光治先生商榷》认为“吴均体”不包括边塞诗,指出边塞诗的雄峻慷慨、悲歌呜咽,与吴均体的“清丽”不兼容。   (三)边塞诗研究   屈桂梅的《梁朝诗歌研究》的第四章“梁朝诗歌代表作家研究”中谈到吴均“诗清拔,有古气”主要体现在其乐府诗中,而其乐府大多为对边塞生活的描写,而其中的人物则充满了杀敌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