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相干长度
page 14 ITU-R P.1621-1 建议书
ITU-R P.1621-1 建议书 PAGE 1
ITU-R P.1621-1建议书
工作在20 THz-375 THz频带内的地—空系统的设计所需的传播数据
(ITU-R 228/3号研究课题)
(2003-2005)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
考虑到
a) 20 THz-375 THz之间的频谱,在近地和深空环境下可用于通信;
b) 合理地规划工作在20 THz-375 THz频带内的地—空系统必须具备合适的传播数据;
c) 规划工作在20 THz-375 THz频带内的地—空系统所需的最重要的传播参数的计算方法已经制定;
d) 这些方法对可用的数据已尽可能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其准确度既兼容于传播现象的自然变化量,又适合于工作在20 THz-375 THz频带内的系统规划中的大多数现有应用,
认识到
a) 国际电联《组织法》第12条第78款规定无线电通信部门的职责包括:“……进行无频率范围限制的研究,并通过建议书……”,
建议
1 采用附件1中给出的预测传播参数的方法,在该附件中所指的各个有效范围内,用于规划地—空系统。
注1 — 关于20 THz-375 THz之间频率的传播预测方法的附加信息可在ITU-R P.1622建议书中找到。
附 件 1
1 大气因素
20-375 THz频率范围内在地球和在轨空间飞行器之间工作的一个系统的性能受地球大气的影响。这些大气效应包括:
— 沿传播路径存在的大气气体分子对信号的吸收,造成信号幅度整体降低;
— 沿传播路径存在的微粒,其大小从小于一个波长到多个波长,对信号散射造成信号幅度显著降低;
— 由于沿传播路径大气密度的变化,使电波发生折射,造成发射源位置的明显变动;
— 由于大气中热量的变化导致大气骚动,造成接收信号幅度和相位的波动。
本附件只涉及对流层对有用信号的影响。本附件中的预测方法,已经尽可能的在地面—自由空间链路和天文系统的测量中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它们适用于基本系统规划。但是,由于大气的时间和空间可变性,任何工作在20 THz-375 THz频带内的地面系统部署之前必须进行传播特性的本地测量。
2 吸收
图1说明了沿三条天顶路径的大气吸收与频率的关系。其中,浅灰色区域代表相对较低的吸收,它对应位于海拔5 km处湿度较低区域的站点。深灰色区域说明位于海拔2 km的站点会受到更多的大气吸收。黑色区域表明对位于海平面并通过ITU-R P.835建议书规定的标准大气传输的站点的大气吸收的进一步影响。该图清楚的说明了,除在一些干燥高纬度位置,大气对1 THz-10 THz频带(300 ?m-30 ?m)内几乎所有频率的电磁能量都是不透明的。10 THz以上,大气的吸收特性又变得对地—空间电磁能量的传播有利。
图2详细描述了沿与图1相同的三条天顶路径,大气对10 THz以上(30 ?m以下)频带的吸收特性,它表现为一连串的低吸收区域,中间被很强但很窄的高吸收区域隔开。各个低吸收区域的边界是许多微细的弱吸收线。吸收线的产生是由于大气中气体成分的存在,包括但又不限于NH3、CO2、CO、CH4、NO2、NO、O2、O3、SO2、H2O和各种CFC。吸收线的强度由大气温度和气压决定。
可以采用与ITU-R P.676建议书附件1中的方法相似的逐线法计算大气吸收。但是,由于在整个10 THz-1 000 THz (30 ?m-0.3 ?m)频带内存在数千条独立的吸收线,这种方法为密集运算。
图1
沿垂直路径的大气吸收
波长(?m)
3 散射
大气散射使发射能量偏离预期的传播路径,造成在接收机处信号强度显著降低。大气的散射特性由沿传播路径存在的散射微粒的直径决定。散射特性表现为三种形式:
— 瑞利散射
— 米氏散射
— 与波长无关的散射
3.1 瑞利散射
当沿传播路径存在的散射微粒的物理直径比电磁波波长小得多时,大气散射表现为瑞利散射。在大于20 THz(波长小于15?m)的频率上,瑞利散射是由于电磁波与大气气体中的极性分子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图2
10 THz以上(30 ?m以下)频带沿垂直路径标准大气的吸收
频率低于375 THz(波长大于0.8 ?m)时,由于瑞利散射造成的接收信号的损耗可以忽略。但是,瑞利散射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频率大于1 000 THz (0.3 ?m)时,瑞利散射对发射信号的影响变得和米氏散射类似。
瑞利散射的最主要影响是在接收机中引入了背景噪声。背景噪声在沿地对空路径和空对地路径上都存在。与空间飞行器工作的地球站在白天操作的主要噪声源来自太阳光的瑞利散射。虽然不是瑞利效应,但是指向地球的空间飞行器也会受到地表面反射的太阳光产生噪声的影响。
图3给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雅马哈 XSR900-MTM890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新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游戏》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钢结构厂房建设工程造价指标(清单计价).docx
- BIAMP NEXIA连接使用中文教程.pdf
- 一文读懂《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共同条令》PPT课件.pptx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docx
- 老挝波罗芬高原铝土矿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docx VIP
- 电机在线监测与诊断.ppt VIP
- SAEJ2045-1998 燃油系统管组件的性能要求(中文翻译).pdf VIP
- 2024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