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可弯曲3D立体显示面板的视域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弯曲3D立体显示面板的视域研究

可彎曲 3D立體顯示面板的視域研究  研究者: 邱子容 指導者: 林晃巖教授、黃光照老師 壹 、研究動機 顯示技術的演進過程,從傳統的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到高畫質顯示器,再到現今 具有 3D 立體顯示功能的顯示器,而顯示器本身的型態也隨著顯示技術的成熟而有趨向 輕薄、可攜帶的趨勢。近年,各科技大廠已陸續推出可彎曲的螢幕,使顯示器在攜帶的 過程中有更輕巧的體積。我很好奇是否有將 3D 立體顯示功能和可彎曲顯示器結合的相 關產品,如此便可在方便攜帶之餘同時兼具視覺真實感和沉浸感,但是裸視的 3D 立體 顯示會有視域的限制,結合可彎曲顯示器將使得視域限制的變動更難分析,在多方收集 資料和與師長討論過後,我決定以裸眼 3D 立體顯示功能結合可彎曲顯示器的觀賞視域 為研究的對象,做進一步的探討。 貳 、研究 目的及研究問題 一、 平面 3D 立體顯示之模擬與實驗間的驗證 (一) 數值模擬實驗 分別在有無折射率的條件下, 1. 視差障壁到顯示器與視差障壁到觀賞者雙眼距離的關係 2. 不同畫素開口率和視差障壁開口率下的視域大小和分布 (二) 實際圖片觀察實驗 1. 視差障壁到顯示器與視差障壁到觀賞者雙眼距離的關係 2. 不同畫素開口率和視差障壁開口率下的視域大小和分布 二、 曲面 3D 立體顯示之應用推廣 (一) 數值模擬實驗: 在無折射率條件下, 1. 不同曲率半徑下視域大小和分布 2. 不同面板長度在某一曲率半徑下的視域大小和分布 (二) 實際圖片觀察實驗: 不同曲率半徑下的視域相對於平面 3D 立體顯示視域的變化 參 、研究設備及器材 一、 數值模擬實驗:四核心 PC 、光學設計模擬軟體LightToolsTM 、軟體MatlabTM 114 二、 實際圖片實驗:雷射印表機、空白投影片、紙板、游標尺、捲尺、穿插軟體 Interlacing Algorithm 、燈箱、PMMA 、棉線與重物、Acer 24 吋立體面板 肆 、研究過程及方法 實驗原理 :兩個(觀賞角度)影像的視差障壁設計基本原理與視域定義 本實驗設計(如圖 4-1 )參考張文慧於 101 年 7 月的台灣大學光電工程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裸眼式 3D 立體顯示器觀賞視域之研究」[1] 。其研究方法的優勢在該論文中[1] 已經載明甚詳,主要是:可以推導出量化的觀賞視域計算公式,可以結合相關的系統參 數以回饋到系統設計,可以得到全面觀賞視域評估。 圖 4-1 視差障壁技術設計原理 視差障壁式的裸視 3D 立體顯示器之模型如圖 4-1 所示,其中紅藍色相間的結構為 顯示器,紅色與藍色分別代表一個觀賞角度(view)的影像畫素,將顯示器的畫素週期訂 為 PD ,開口率為aD ;其前方週期性結構為視差障壁,同理,將視差障壁週期訂為PB , 開口率為 aB 。觀賞者雙眼的間距PE 即人類雙眼的平均間距為 65 mm 。另外,將視差障 壁到顯示器的距離定為 f ,視差障壁到觀賞者雙眼的距離為Z 。參考[1] ,可得最佳觀賞 距離 Z (亦可稱OVD )的計算公式(式 1) : �� �� �� �� 視差障壁週期與雙眼間距和顯示器週期的關係式(式 2) : �� � �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