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主体角色转换假说及其对中国制度变革的解释 学术资料-市场经济实践.doc

制度变迁主体角色转换假说及其对中国制度变革的解释 学术资料-市场经济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度变迁主体角色转换假说及其对中国制度变革的解释 学术资料-市场经济实践

制度变迁主体角色转换假说及其对中国制度变革的解释 制度变迁主体角色转换假说及其对中国制度变革的解释 兼评杨瑞龙的中间扩散型假说和三阶段论 【作 者】黄少安 【作者简介】黄少安:山东经济学院 250100 本文的分析基于两个假设前提:第一,人类社会总是存在不同主体,包括集团和个人。制度的设定和变迁不可能发生在单一主体的社会里。第二,不同集团或个人,包括政府官员,都是作为不同利益主体存在的,只是追求利益的形态、内容不同而已,即我们接受经济人假设。     一、多元制度变迁主体及其角色转换假说 狭义的制度变迁主体是指制度的直接变革者或创新者。而广义的制度变迁主体是指所有与制度变迁相关、表示了相应态度、施加了相应影响和发挥了相应作用的主体,包括反对者、阻挠者。   1.多元制度变迁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 角色定位包括以下五层含义:(1 )不同主体持哪些不同态度(指内心的真实的态度);(2)采取哪些不同行为;(3)所处地位有哪些不同;(4)作用方向、大小有什么不同;(5)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定位:是同盟或协作,领导或跟随,还是对抗、中立等。第五层含义的定位是前面四层含义定位的一个必然结果。态度、行为、地位、作用的不同必然界定不同主体相互间的不同关系。现实中,针对特定制度变革,在特定时点上或时期内,因为上述五个方面的不同,社会成员可能分成以下几个部分:赞成并参与者,赞成却不参与者即观望者,不赞成、不反对也不参与者即中立者,反对、阻挠者。诺思等曾经把参与创新者分成第一行动集团和第二行动集团(L.E.戴维斯和D.C.诺思,1994)。实际上的变迁主体不仅仅是这两个集团。 如果我们动态大跨度地观察制度变迁和制度变迁主体,就会发现不同主体的角色是变化的或可转换的。角色转换就是指相关主体对制度变迁的态度以及在变迁中的作用、地位、行为等方面,在原有基础上发生了变化,或者变迁主体的变更,包括一些主体的解体和新主体的产生。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特定主体针对特定制度变迁的不同阶段, 态度发生改变;(2)行为发生改变;(3)地位发生改变;(4 )作用方向和大小改变;(5)不同主体相互间的关系定位, 也会随着变革进程的变化,在不同阶段有所变化;(6)随着变革进程的变化, 一些主体解体,另一些主体形成。通过观察还发现:变迁的时间跨度越大,空间范围越广,不同主体角色转换的可能性越大,转换的幅度也越大。一些主体的态度、行为等,可以从一个极端走上另一极端。而且角色转换不是单向性的,可能是可逆的。   2.哪些因素影响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 根本的因素是利益关系,即制度变革与否、如何变革对不同主体的损益值或损益程度。利益关系决定了不同主体需要做什么,想做什么。当然在想做什么的影响因素中,还有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是不可否认的。利益关系虽然是决定不同主体角色的最重要的因素,但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实际扮演的角色并不完全取决于想和需要,还取决于可能。在利益关系既定前提下,不同主体的实力、身份、影响专用性等是主要的因素。影响专用性是指特定主体的影响力的特殊性 特殊的作用空间、特殊的作用方式、特殊的效用。例如,某个主体特别适合于在变革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场合发挥作用,我们认为其影响具有专用性。上述影响因素,对于主体角色定位(转换)而言,是外生变量。因为在特定时点上,实力、身份、影响专有性,对不同主体而言,是既定的、自身不可选择的。 不同主体的效用函数中利益损益值是主要变量。但是我们对主体角色定位(和转换)的理论分析不能到此终结,因为利益关系也是受一定因素决定的。是什么因素决定着制度变迁对不同主体的损益性质和损益值呢?是制度变迁的对象、目标、内容、深度、广度、方式等。如果动态地考察,上述所有影响因素都是可变的,变革的对象、目标、内容、深度、广度,从而对不同主体的损益关系和损益程度,不同主体的实力、身份、影响专用性,以及意识形态或观念等,都是可变的。这些因素的变化必然决定不同主体的角色转换。也许某个具体环节上,二者的变化不是那么绝对对应,但是总体看,上述因素的变化必然决定不同主体角色的转换。 到此,我们可以把上述各因素与制度变迁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总结。前面的表述中似乎把主体的态度和行动做了细微的区分,而且角色定位和转换也有不同。我们可以用支持程度或在变迁过程中的重要程度这样一个概念或指标值把上述差别消除。因为在特定时点上的静态考察:既赞成,又在行动上积极参与且担任主

文档评论(0)

133****90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