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环办监测函.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办监测函

PAGE — PAGE 10 — 附件2 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建设指南 (试行) 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关要求,全面推进承担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的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区域预报中心,依托有关省级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建设)能力建设,妥善应对空气重污染过程,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技术支撑,制定本指南。 一、总则 (一)总体目标 为规范推进区域预测预报能力建设,持续提升区域业务预报能力,充分发挥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对大气污染管控的支撑作用,秉承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导向的基本原则,重点设定区域预报中心软硬件建设标准,以此指导各区域预测预报能力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区域预测预报能力建设,省、市级空气质量预报部门可视条件参照执行。 二、工作任务 区域预报中心作为四级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是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的数据中心、研判中心和会商中心,主要承担以下工作任务: (一)协调区域空气质量预报工作 负责开展区域范围内的空气质量业务预报,并协调区域内各省(区、市)空气质量预报部门开展工作,为本区域和跨区域大气重污染过程预报联合会商、区域预警应急响应、区域大气污染管控等提供有力支撑。 (二)组织建立区域预报会商机制 负责搭建本区域空气质量预报视频会商系统,建立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会商机制,适时组织区域内成员单位开展视频联合会商,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其他区域预报中心、气象部门等开展联合会商,共同研判区域未来空气质量形势。 (三)搭建区域综合信息共享平台 搭建区域综合信息共享平台,汇总、分发区域内各类预报相关信息数据,实现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接收、上传和备份功能。组织区域内相关省(区、市)提供各类型站点的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数据、污染源排放清单数据、激光雷达及组分网观测数据等,统一集成纳入信息共享平台,并在区域内实现共享共用。 (四)实现区域预报指导产品双向交换 作为预报产品分发的重要节点,区域预报中心通过专用网络,实现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其他区域预报中心和区域内各省(区、市)预报部门之间的预报产品双向交换功能。 三、业务要求 (一)覆盖范围 区域预报中心业务系统模式预报范围需完整覆盖区域内各省(区、市)。 (二)预报产品 区域预报中心业务预报应至少包括区域内各省(区、市)基本六项(PM10、PM2.5、SO2、NO2、CO、O3)污染物浓度、AQI、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范围等相关预报产品。 (三)预报时效 至少实现7天精细化预报与15天潜势预报,有条件的区域预报中心逐步开展长期潜势预测。 (四)空间分辨率 原则上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空间分辨率不低于9公里×9公里(对于面积较大的西南和西北区域整体分辨率可适当放宽至12公里×12公里),统计预报模式以站点或城市为预报单元。 (五)计算时效 在满足日常预报和信息发布时效性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一天两次模式预报计算及结果后处理。 四、能力配备 (一)硬件系统 主要为高性能计算集群,用于保障区域预报模式(尤其是数值预报模式)高强度计算和后处理需求。 (二)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 是区域预测预报业务平台最基本的软件系统,基于数值预报模式及统计预报模式搭建的集合预报模式系统实现区域空气质量预报模拟分析。 (三)业务化作业系统 通过集成空气质量业务预报所需的模式预报、气象预报分析资料、实况监测等数据资料,支持预报员完成每日例行预报综合分析和客观订正,并具备预报日志、预报信息填报及预报成效回顾等功能。 (四)预报产品交换系统 用于实现区域预报中心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其他区域预报中心、区域内各省(区、市)预报部门之间预报产品的双向交换功能。 (五)信息服务系统 用于整合区域内各省(区、市)提供的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污染源排放清单、激光雷达及组分网观测等数据,实现区域内共享共用,实现区域和省级空气质量形势预报以及城市AQI预报的集中发布。 (六)动态污染源清单更新管理系统 用于污染源清单的日常管理和动态更新,并可设置不同减排情景下的模式清单用于管控模拟。 (七)视频会商系统 用于支持区域预报中心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其他区域预报中心和区域内各省(区、市)开展空气质量预报联合视频会商。 以上七大系统共同构成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业务平台(各系统具体建设要求见附表1)。各区域预报中心根据环境管理需求及发展条件,可进一步研发多维多源数据同化应用系统、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模式系统、区域臭氧污染及传输预报系统等相关前沿系统,持续提升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技术水平,拓展业务预报应用范围。 五、组织实施 按照“国家统筹规划、区域协调指导、地方为主实施”的原则,区域预测预报能力建设由生态环境部统一规划设计,由各区域预报中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