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5年蒲松龄的研究综述
2005年蒲松龄的研究综述
摘要:本年度蒲松龄研究的重头戏还是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涉及蒲松龄交游行迹以及《聊斋志异》的思维、版本、文化、思想等多个方面;聊斋俚曲研究也有较有深度的论文出现;聊斋诗文研究还是非常寂寥。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俚曲;诗文;综述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2005的蒲松龄研究成果,在数量上比2004年略有增加。不论是从研究的视角还是从创新程度来看,也好于去年,出产了多篇有创见的佳作。据初步统计,中国大陆全年公开发表的蒲松龄研究论文有210余篇。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引人注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研究
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历来为专家学者重视,用力最多,成果也最为丰硕。本年度此一方面的论文有190余篇,占论文总数的绝大部分。
(一)蒲松龄交游行迹研究
自袁世硕先生的《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齐鲁书社1988年版)和杨海儒先生的《蒲松龄生平著述考辨》(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版)之后,就一直较少蒲松龄交游行迹研究;特别是近年来,此方面的研究文章几为空白。本年度有3篇。
邹宗良的《蒲松龄与韩逢庥》详细探析了韩逢庥的生平、家世、仕履和品格以及与蒲松龄交游情况。文章指出,其先枣强人,始祖瑜徙济南之青城(今之高青);其父韩庭艺始由青城县移居淄川;后子姓日繁,科甲相继,称望族焉;与新城王氏、淄川高氏、益都孙氏等名门皆有姻亲关系。韩逢麻不愿意在八股文上下功夫,是援例捐纳成为贡生的;曾先后出任浙江武康知县、广西新宁州知州、直隶滦州知州和定州知州,虽非正途出身,却廉明清正,饮冰茹孽,治绩斐然,为官颇有政声;然其“性孤介,又素不藉权要显贵以相引重”,故身为能吏却不见重于上台,不能顺利升迁,于康熙四十三年愤而“以病乞归”。蒲松龄可能在韩逢麻出仕之前就已经与其结识,但两人之间有较多的往来,则发生在韩逢麻告终养与丁父忧前后长达十数年的里居期间。蒲松龄与韩逢麻的交往,除了蒲松龄作为文学名士具备与邑中的缙绅交往的条件之外,主要还在于两个人思想性情的相通或一致,存在的是一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道义之交。文章资料翔实,论述细密。
蒲松龄曾于康熙九年应宝应县令孙蕙聘请,南下游幕高、宝近一年。然孙蕙为何选聘蒲松龄,而其为何也愿应聘之原由,却无从知晓。杨海儒的《游幕高(邮)宝(应)的媒介人物探析》就这一问题作了分析。文章认为,这需要有合适的中间人从中串通、撮合,并指出此人应是孙蕙的恩人亦即蒲松龄的外甥赵金人:首先,赵金人颇有威望,古道热肠,有为人之心;其次,赵金人曾助孙蕙学并使之科举成功,孙蕙颇感激之;其三,赵金人与蒲松龄乃甥舅关系,且情谊深厚。故而赵金人有资格充当二者的中间人的角色。而此时两人恰好都面临着人生的困境,存在相互需求的契合点:孙蕙身边亟需有贴心能干的幕宾为之帮办文犊、处理公私事务,而蒲松龄生活陷入困顿,生计都成了问题。因此,赵金人认为若蒲松龄能来做幕,一可解孙蕙燃眉之急,二可由此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三可多得些收入补贴家用,四可借机了解官场内幕,为其日后进入仕途积累经验。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文章严谨缜密,令人信服。
张德印的《朱缃与蒲松龄之忘年交考论》所论之内容,袁世硕先生已有专文研究,无新意。
(二)《聊斋志异》研究 新时期以来,《聊斋志异》研究发展迅速,成果丰硕,但是也存在着如选题雷同、创新不足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化已有的研究,突破旧有思维模式的桎梏,一些学者作了有价值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吕逸新的《论(聊斋志异)假象寄兴的审美世界》从中国传统美学理论入手,以创新性思维对《聊斋志异》所构建的世界给予了富有新意的阐释。文章认为,《聊斋志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了“假象寄兴”的审美思维方式,自由地构筑起奇幻瑰异的审美世界,真切地寄寓了蒲松龄的生命智慧与痴情,诗意地表达了蒲松龄对理想生存状态的体悟和向往。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细致的分析:一、情感的形式:缘情与假象,二、心灵的写意:智慧与痴情,三、诗化的体验:超越与和谐。蒲松龄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兴”的精髓,借这种浓缩了《聊斋志异》艺术创造奥秘和自己艺术生命精华的。艺术方式,突破了正统文学的樊篱,在封建文化束缚较为稀薄的艺术领域创造出一个丰富深邃、立体多维的承载着自己精神生命的审美世界。蒲松龄借助假象以自由的审美心态构拟出与日常世界异质的审美天地,同时又通过“寄兴”将自己浓烈的情感渗透溶解于艺术形象之中,使之超越假象和现实,升华为充满理想色彩和生命本质意义的艺术境界。文章富于创见而启人心智,令人耳目一新。
叶旦捷的《从文化――美学的角度看(聊斋志异)中男性人格的失落与回归――兼论中国古典文学中理想男性形象的美学走势》从中国传统文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