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出土汉代灯具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出土汉代灯具的研究

云南出土汉代灯具的研究   【摘 要】考古资料表明,云南出土陶灯大约出现在商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金属灯,发展到汉代,灯的形制已相当复杂,技艺已相当高超。   【关键词】云南;汉代灯具   中国古代的灯具肇始于何时尚无定论,孙机认为“灯是从食器中的豆转化来的,并认为灯“大约出现于春秋。”[1]熊传新认为:从战国的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表明我国至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和使用了灯。[2]云南的历史在唐代以前于史料记载的内容很少,特别是西汉前,更是寥寥无几。在西汉大规模移民和中央政权在西南夷设置郡县前,云南少数民族分布区,汉人及汉文化未能深入和影响这一区域。[3]西汉武帝时期,汉王朝开始加大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力度。随着开通南夷道、置郡县等政策,大批汉代移民进入西南夷地区。大量灯具等日用品也逐渐在贵州、云南等汉移民聚居区使用并流传。   云南地区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汉代灯具共计21件。晋宁石寨山[4]2件;呈贡七步场[5]1件;昭通象鼻岭[6]2件;昭通桂家院子[7]2件,①;昭通白泥井[8]1件;会泽水城[9]1件;广南牡宜[10]1件;个旧黑玛井[11]9件;大理市一号汉墓[12]1件;大理市下关城北东汉纪年墓[13]1件。   这21件灯具,按其质地可分为铜灯具、陶灯具。按其形制特征可分为豆形灯、行灯、动物形灯和人物形灯等四大类。现根据灯具的质地和形制的不同分别介绍如下:   铜灯具18件,分为豆形灯、行灯、动物形灯、人物型灯四型。   Ⅰ型,豆形灯,6件   晋宁石寨山M23出土2件,盘浅平,柱形柄、高圈足。大的高19.3、小的高12.5厘米。年代为西汉晚期。   会泽水城M7出土1件,钵形口,细圆柱形高柄,覆盘形底座。口径10、足径8.8、高13.2厘米。年代为东汉初期。   个旧黑玛井出土3件。   95GHM8:15,浅盘、矮圈足、盘中有一尖突、豆把上有凸棱。通高13.2、口径9.4、底径8厘米。年代为西汉晚。   M28:19,上有圆盘,中有柱,下为喇叭状圈足。圆形灯盘正中有一支钉形柱,通高23.6、口径11.8、底径14.5厘米。年代为西汉晚至东汉初。M39:7,由圆盘。柱和喇叭状圈足组成。灯盘正中有一钉形烛钎。通高21厘米、口径9.6、底径10.8厘米。年代为西汉晚至东汉。   Ⅱ型,拈灯,8件   昭通桂家院子出土1件。M1:44,平底,三足,有柄,盘心内中央有一钉。高3.7、口径8.3、柄长9.6厘米。年代为东汉。   广南牡宜出土1件。M1:1,圆盘形,三扁足,长条形柄。口径10.2、高5.3厘米。年代为东汉。   个旧黑玛井出土4件。   95GHM3:5,浅盘、带把、三足、盘中有一尖突。通高6.2、口径10.9厘米。年代为西汉晚。   M24、M26出土3件。M24:23,斜腹浅圆盘,盘内中央有一锥状灯柱,三足,曲柄。年代为西汉晚至东汉初。   大理市一号汉墓出土1件,圆形,三足,灯盘正中有一突起的灯芯,龙首柄。通高3.8、柄长6.5厘米。年代为东汉晚期。   呈贡七步场出土1件,灯盘为圆形,中立一锥形灯芯、三足。因简报没有太多详细的介绍,图片显示部分残破,笔者推测,可能是拈灯,柄可能残缺。   Ⅲ型动物形灯 1件   个旧黑玛井M16:16,孔雀灯,状似孔雀,通体錾刻羽纹,口含一灯罩,背部有一灯盏,灯盏边有烟炱痕迹。颈部与腹部榫卯相接,内腹中空,可盛水。通长43、通高30.8厘米。年代为东汉中晚期。   Ⅳ型人物形灯3件   铜俑灯,1件   个旧黑玛井古墓群95GHM4:35,该佣作蹲踞跪立状,坦胸露乳,赤身裸体。该俑浓眉大眼,高鼻、大耳、络腮胡子,嘴角留长胡须,须发上翘,胸毛发达,外露男性生殖器。双手平伸略上举,头顶及双手分别执一灯台。佣高34.8、通高41.4厘米。年代为西汉晚。   昭通桂家院子 1灯座,座底和博山炉的盖子相似,柱顶端有一孔。高39、底径9.8厘米。出土时另有三件灯盏,装置形式不明。简报根据灯柱和灯盘的形制推测,这三件灯盏当是这件灯座上脱落下来的。年代为东汉。   昭通白泥井 1灯座,座底和博山炉的盖子相似,顶端有一灯柱。高23、底径10厘米。   陶灯 3件都是豆形灯   昭通象鼻岭崖墓出土2件。M3:6灯盘作喇叭形,盘底部中央有一圆形穿孔,柄细长中空,假圈足。通高18.5厘米;M1:15灯盘较浅,底部中央有一圆形穿孔,柄粗中空,圈足。通高16、盘径12厘米。年代为东汉。   大理市下关城北东汉墓出土1件。DX:73两台盏,座为高圈足。高17.9厘米。年代为东汉中后期。   从灯具分布及数量看,主要集中滇中及滇东南地区和滇东及滇东北,滇西相对少,滇西北没有发现。铜灯具18件,陶灯具仅有3件。豆形灯和行灯分布广。东汉灯具较多。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