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疗-法.pptVIP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灸-疗-法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录像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3)雀啄灸 将艾卷燃着的一端对准穴位,类似小雀啄米食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施灸, 一般可灸5分钟左右。 多用于治疗小儿疾病或急救晕厥者。此法热感较强,注意防止烧伤皮肤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录像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4)实按灸 是用药物艾卷点燃后,垫纸或布,乘热按到穴位上,使热气透达到深部的一种施灸方法 雷火神针—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麝香 主治:哮喘、慢支、胃脘痛、腹泻、月经不调等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二、非艾灸法 灸疗不用艾作灸材的都称非艾灸法。 敷灸 用药物敷于皮肤穴位或部位而达到灸疗目的的称为敷灸法。 敷灸用的药物多是芳香、刺激性的,敷后一般都会引起局部潮红或起泡,或有热痛感。 敷灸常用蒜泥灸、吴茱萸灸、五倍子灸、白芥子灸、白花丹叶灸等。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1)蒜泥灸: 是将大蒜适量捣成泥状,取3~5克贴敷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发赤或起泡为度。 敷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 敷合谷穴可治疗扁桃腺炎; 敷鱼际穴可治疗喉痹等。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2)吴茱萸灸: 取呈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炒热,将醋调成糊状敷于穴位上,以油纸或塑料膜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敷1次。 敷涌泉穴,可治高血压、口腔溃疡、小儿水肿等; 敷脐中穴,可治小儿虚寒腹泻、消化不良。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3)五倍子灸: 取五倍子、首乌各等份,共研细末,用醋调成糊膏状,敷于穴位上,以油纸覆盖,胶布固定。 于每晚临睡前将上药敷于脐部(神阙穴),翌日早晨取下 治疗遗尿症。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4)白芥子灸: 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每次用5~10克贴敷在穴位上,油纸或塑料薄膜覆盖,橡皮胶固定以局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泡为度。 该法治哮喘、风寒湿痹痛、肺结核及面神经麻痹等症。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三伏灸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炎、慢性鼻炎。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白芥子21克,元胡21克,甘遂12克,细辛12克 敷灸时每次用上药的1/3量,加生姜汁调成糊膏状,并加少许麝香,分别摊在6块直径为3厘米的油纸上,敷于肺俞、心俞、膈俞处,胶布固定即可。 每次敷灸4~6小时。每隔10天敷1次,即初伏、中伏、末伏各1次,每年共敷3次,连续治疗3年共贴敷9次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四、灸法的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医者选用合适的灸法。 2、施灸体位 包括病人体位和医者施灸姿势,必须要舒适。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3、灸前拟定灸疗方案 (选穴、灸疗形式、壮数、艾炷大小、灸疗时间以及灸疗程序等) 一般是先灸上部穴,后灸下部穴;先背部,后腹部;先头部,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 至于壮数的多少视病情灵活掌握。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4、禁灸及慎重施灸的部位 心前区、头面五官诸穴位及四肢大关节处、动脉应手处等都属禁止直接灸的部位。 其他部位如孕妇的腹部、骶部只宜温和灸而不能直接灸。一般下肢胫骨外侧也不宜直接灸,以防诱发骨膜炎。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5、晕灸的处理 立即停止灸疗,让患者平卧,喝少许温水。 灸后局部感染,可使用消炎药膏或按局部感染常规处理; 若灸后皮肤仅出现红晕灼热感,不必处理,灼热感很快就会自然消失。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第四节、保健灸法 《医学入门》“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指艾熏脐法),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常用保保健灸的穴位有身柱、足三里、脐中(神阙)、涌泉、曲池、大椎、气海、膏盲、命门等穴。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婴儿期灸身柱穴,能促进婴儿的成长发育; 十七八岁灸风门,能预防呼吸道感染,常加灸膏盲穴能增强全身活力; 二十四五岁,要灸三阴交能增强生殖能力; 三四十岁则灸足三里,能增强脾胃功能,预防其他疾病,延缓衰老; 老年加灸曲池可防止视力衰退,能坚牙,防中风等。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1)足三里灸: 增强脾胃功能,预防其 他疾病,延缓衰老可预 防中风。 可用温和灸或瘢痕灸。 现代医学研究,艾灸足三里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白细胞、红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免疫力。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2)神阙穴: 神阙又名脐中,属任脉,为保健要穴,灸此穴,具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益气延年之功效。 其方法有隔姜灸、隔盐灸,每次3~5壮,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次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稍有红晕为度。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3)气海穴(脐下1.5寸) 气海又名丹田,属任脉经,为保健要穴。常灸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作用。 常用温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妇禁用。 《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