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热岛效应与城空间发展关系分析-地理科学进展.PDF

成都热岛效应与城空间发展关系分析-地理科学进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都热岛效应与城空间发展关系分析-地理科学进展

第16卷 第1期 地 球 信 息 科 学 学 报 Vol. 16, No.1 2014 年1 月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 Jan., 2014 成都市热岛效应与城市空间发展关系分析 * 张 好,徐涵秋 ,李 乐,樊亚鹏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福建省水土流失遥感监测评估与灾难防治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108) 摘要:利用Landsat 卫星影像反演成都市中心城区1992、2001 和2009 年的地表温度,建筑用地和植被等信息,计算 其城市热岛比例指数(URI ),对成都市中心城区热岛效应与城市空间发展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 2 2 1992-2009 年期间成都市主城区范围从91.24km 扩展到403.8km 。成都市建成区的大面积扩展导致了城市热岛空 间分布发生迁移,从单中心聚集分布转变为多中心环状分布。回归分析说明,建筑用地和植被都是影响地表温度 的重要因素,其中建筑用地与地表温度呈指数型正相关关系,而植被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总的看来,成都市 中心城区在这17年间的热岛效应有了明显的缓解,城市热岛比例指数从0.72 下降到0.33 。城市植被覆盖率的增 加和合理的规划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遥感;城市热岛;城市热岛比例指数;城市扩展;成都市 DOI :10.3724/SP.J. 1047.2014.00070 1 引言 岛空间格局的变化,以及不同地表生态环境参数对 城市热岛的综合影响,这对于成都市的科学规划,生 自20 世纪以来,全球城市化飞速发展,根据《联 态城市建设,以及宜居城市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合国统计年鉴》(2010 )显示,全世界城市人口已占 总人口数的50.5%,而在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例已 2 热岛效应与城市扩展的关系分析 达到75.2%[1] 。联合国人口司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展 望”(2009 )预计在2050 年,全世界城市人口比例将 2.1 研究数据与方法 达到68.7% ,而在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例将高达 成都市为四川省省会城市,位于中国西南部腹 86.2%[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来以植被为主 地。位于102°54′E~104°53′E 和30°05 ′N~31°26′N 的自然景观格局逐渐被以人工建筑物为主的城市 之间,下辖9 个区、6 个县,代管4 个县级市。境内为 景观格局取代,城市中的建筑用地,以及人口聚集 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多云雾, 造成城市气温比周围郊区的环境温度高,导致明显 日照短。本文主要研究城市热岛变化,因此,以成 的城市热岛效应。 都绕城高速公路之内的中心城区为主要研究区,面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的热岛现象日益加 积为542.56km (图1)。该区是成都市发展过程中 剧,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近年来,许多学 的核心区域,道路网为环状与放射状相结合,人口 者利用遥感技术研究了不同城市的城市热岛效应, 密度大,近20 多年的发展,建成区已具有相当规模。 参见文献[3-7] 。遥感信息技术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已 本研究采用了成都市1992 年8 月16 日、2001 经成为主要手段,但是,不同城市因其地形条件,城市 年3 月26 日和2009 年3 月24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