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时AD-AS模型[完成].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7章 * 短期分析-----萧条或膨胀时需求管理的有效性 E1:Y1Y* ?说明实际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扩张性政策?AD 右移至E2 E2:Y2Y* ?说明实际经济处于过渡繁荣?紧缩性政策?AD左移 P1 SAS P Y LAS AD Y* Y1 E1 AD’ E2 Y2 P2 萧条 高涨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7章 * 短期分析-----滞胀的解决 E2:Y2Y* ?由于某种原因?SAS左上移至SAS1? E3 :P ?,Y? E3:Y3Y*,P3P2 ?经济处于高通胀低产出(处于萧条)?滞胀 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 SAS P Y LAS Y* AD E2 Y2 P2 SAS1 Y3 P3 E3 滞胀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7章 * 总结短期分析 AD-AS Model可以用于解释经济萧条、高涨、滞胀等短期经济波动的原因 在政策上认为经济社会虽然从长期趋势上看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但短期来看,不排除经济萧条、高涨、滞胀等现象存在 宏观调控仍是政府政策的主要部分 上述的萧条、过渡繁荣、滞胀状态等只是在短期内存在 在长期,价格和工资水平具有伸缩性,意味着经济能够自动恢复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案例研究:石油与经济 近代史上最具破坏性的供给冲击是欧佩克OPEC所引起的。欧佩克是一个卡特尔-一个企图阻止竞争并减少生产以提高价格的卖者集团。20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供给的减少是世界石油价格几乎翻一番。世界石油进口国都经历里同时出现的通货膨胀和衰退。 年份 石油价格变动 通货膨胀率CPI 失业率 1973 11.0% 6.2% 4.9% 1974 68.0% 11.0% 5.6% 1975 16.0% 9.1% 8.5% 1976 3.3% 5.8% 7.7% 1977 8.1% 6.5% 7.1% 案例研究:石油与经济 几年后,当世界经济已经快要从第一次欧佩克引起的衰退中复苏时,几乎完全相同的事又发生了。70年代末,欧佩克再一次限制石油的供给提高价格。1978年到1981年石油价格翻一番多,结果又是滞胀。 年份 石油价格变动 通货膨胀率CPI 失业率 1978 9.4% 7.7% 6.1% 1979 25.4% 11.3% 5.8% 1980 47.8% 13.5% 7.0% 1981 44.4% 10.3% 7.5% 1982 -8.7% 6.1% 9.5% 案例研究:石油与经济 1986年欧佩克成员之间发生了争执。成员国违背限制石油生产的协议。在世界石油市场上,价格下降了一半左右。石油价格的下降减少了美国企业的成本,使总供给曲线右移。结果:美国产量迅速增长,失业减少,通货膨胀达到了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近年来,欧佩克没有成为经济波动的原因,在抬高价格方面不那么成功了。但中东地区的事件是冲击世界经济的潜在来源。 年份 石油价格变动 通货膨胀率CPI 失业率 1983 -7.1% 3.2% 9.5% 1984 -1.7% 4.3% 7.4% 1985 -7.5% 3.6% 7.1% 1986 -44.5% 1.9% 6.9% 1987 18.3% 3.6% 6.1% 美国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新经济 20世纪90年代,美国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全球化、高科技战略的实施对总供给曲线的冲击使总供给曲线右移。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处于新经济姿态: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货膨胀。 20世纪90年代美国平均实际GDP增产率3.03%,平均失业率5.76%,平均通货膨胀率3% ,为70、80年代以来最好的经济状况。经济速度远超过同时期的日本、德国、英国。 经济学家分析如此稳定的经济增长一方面是美国没有受到任何大规模的供给冲击,如石油危机。 设总供给曲线y=2000+p、总需求曲线y=2400-p (1)求均衡点。 (2)如果总需求曲线左移10%,求新均衡点。比较之。 (3)如果总供给曲线左移10%,求新均衡点。比较之。 解:(1)联立方程组: y=2000+p、y=2400-p 得y=2200,p=200 (2)总需求左移,指的是其在横轴上的截距左移。即2400减少了10%,为2160。 新的总需求曲线y=2160-p。 联立方程组,得y=2080,p=80 总需求减少后,价格下降,收入减少。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3)总供给左移,指的是其在横轴上的截距左移。即2000减少了10%,为1800。 新的总需求曲线y=1800+p。 联立方程组,得y=2100,p=300 总供给减少后,价格提高,收入减少。经济处于滞胀状态。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7章 * 例题:某三部门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80+0.8yd,投资函数i=20—5r,货币需求函数为l=0.4y—10r,税收t=0.25y,政府购买g=20,名义货币供给M=90,充分就业的国民

文档评论(0)

勤劳的小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