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乾隆朝汉军旗武职官员的研究
乾隆朝汉军旗武职官员的研究
[摘 要]从皇太极建立汉军八旗伊始,汉军旗武职官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活跃在清朝的政治舞台之上。他们经历了入关前在军事活动中的重用,清前期在地方治理中受统治者的倚重。到了清中期,在统治者鼓励旗人以军功显达,为了旗人生计不断扩充汉军旗编制的背景下,汉军旗武职官员却呈现出逐渐衰退的迹象,越来越多的汉军旗人选择竞争日益激烈的文职出仕而非武职,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汉军旗人的汉人特点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乾隆朝;汉军旗;武职官员
汉军旗官员在清朝是一个特殊的官员群体,他们既是汉人,又具有旗人身份,特别是隶属于汉军旗的武职官员,在清朝前期得到了重用,并屡立战功,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在清朝统治日趋稳定之后,八旗兵开始出现荒废骑射的现象,而又以汉军旗最为严重。
自康熙帝始,至乾隆帝,每一位统治者都为维持旗人“骑射”本性做出了诸多努力,康熙朝时期,设置专门的八旗官学,教授清语;至雍正朝,雍正帝对于汉军好逸恶劳、沉迷赌博等习气进行了严厉的整顿。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满洲旗人的生计问题,开始裁汉军专缺补满缺,并有意缩减汉军文职专缺,认为汉军旗人应多在武职上下功夫,而不是专注于文职出仕。另一方面,多次扩充汉军旗兵额,一是期望汉军旗能够多出武职人才,二是以此解决汉军旗人的生计问题。但是由于汉军旗人对武职缺乏热衷,军队中人才匮乏,高级将领多由满洲旗人填补,这不仅没有达到雍正帝解决汉军旗人生计的目的,同时也导致了汉军旗武职官员群体的缩减与衰退。
至乾隆朝,乾隆帝延续了康熙帝与雍正帝整顿汉军旗的主要思想,在旗人人口迅速增加,生计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进行了汉军出旗、京旗移垦等重大措施。并继续不遗余力的鼓励骑射、发扬清语。而此时的汉军旗武职官员又呈现出什么特征,则是本文要进行分析的重点。
一、 乾隆朝汉军旗武职官员的总体概况
据《清代官员履历表》中档案统计,乾隆朝隶属于汉军旗的官员共305人,其中武职官员83人。
(一)入仕途径以及任职情况
1、武举
由武举入仕的武职官员共有45人,其中武进士35人。武进士中,授正三品头等侍卫、参将7人,授正四品都司、二等侍卫5人,授正五品守备、三等侍卫15人,授正六品蓝翎侍卫8人。官至从一品提督者2人,总督、副都统7人,銮仪卫銮仪使1人,副将10人,参将4人,头等侍卫1人,游击、参领5人,都司2人,守备1人,骁骑校1人。可以看出由武进士入仕的武职官员,官位起点较高,获得正三品以上官阶的官员占总数的71.4%。由武举出仕的官员,正三品官员比例为50%,而起点多为正五品守备。
2、 行伍
行伍,即是当兵出身之人,纵观隶属于汉军旗武职官员的档案,具体又有披甲人、摆呀喇、领催等不同情况。由于八旗制度具有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的特点,旗人中按照身份地位,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摆呀喇为满语,其汉语意思为精锐内兵。领催则是清代官名,其职责为管理该佐领的文书、俸饷事务。由统计,行伍出身的武职官员仅有8人,最高官至副将,如汉军镶黄旗刘景荣、正黄旗傅桓。虽然从康熙朝开始一直鼓励旗人以武立业,但是这一政策在汉军旗中的影响却很有限,虽然自康熙以来,为了解决八旗生计选拔汉军八旗军事人才,汉军旗兵额不断扩大。但是相反,由行伍出身,并得以升迁的汉军旗武职官员,却是少之又少。从这一侧面可以发现,汉军旗人虽属旗人,与满洲等各族文化交流已久,互相饮食习惯皆有影响,但是在出仕为官方面保留了汉人的特征,多选择文职科举为官,这也直接导致了汉军旗武将人才的缺乏。
3、 监生
依据史料统计,监生出身的武职官员有6人,其中李世禄、金题显以“谙练营务”、“留心营伍”(1)被保举,而后官至参将、副将;李继经因曾出兵乌蒙而受总督黄廷桂举荐为四川永宁协左营都司之守备;常继春、董抚远则受到地区总督的举荐,官至参将、副将。
4、 銮仪卫
清朝銮仪卫肩负皇帝的保卫工作,职责重大。由于其职责的特殊性,多由满洲贵族亲信于銮仪卫中任职。在雍正朝时期,将銮仪卫中汉人官缺改为汉军,使銮仪卫成为汉军旗出仕的途径之一。由此出仕的汉军旗武职官员共有7人。其中镶黄旗黄模,官至授两广督标中军副将;刘文敏,官至浙江黄岩总兵;刘竣德,官至銮仪卫銮仪使。除此之外,还有4人授云麾使,最高官职均为从二品副将以上,可见由銮仪卫出身的官员,升迁较快,官职也较高。
5、其他
除以上几种途径之外,武职官员还可以依靠世职、捐纳等途径出仕,不过所占比例较小,官位大多也比较低,多为守备之职。
总体来看,乾隆朝汉军旗武职官员具有一下几点特点:第一、所占比例较小。根据官员履历表统计,武职官员仅占官员总数的27.2%,在文职官员出仕竞争日益激烈的乾隆朝,汉军旗人在武职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太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