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摄影史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中国摄影史的研究

关于中国摄影史的研究   摄影史是一门人文学科,目前这门学科的建立在我国摄影教育领域处于初级水平。摄影史是对摄影术传入中国及以后时期的摄影家、摄影事件、照相材料进一步使用及发展特征等诸方面的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摄影艺术领域的新学科。它不仅是艺术史领域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自然科技史边缘学学科,中国摄影史研究范围主要包括:①对西方摄影史一般认识的认识;②对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关于摄影史前史内容的研究;③对摄影技术传入中国过程的有关文献研究和早期历史图片的研究;④对中国图片摄影的历史发展进程的研究;⑤对历史照片的收集与研究等方面。   首先是对于西方摄影史一般知识的认识。在近代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在19世纪上半叶,摄影技术由法国人达盖尔(L.Daguerre)和尼普斯(N.Niepce)研究成功,并由法国政府于1839年8月19日公布于众。   中国人对摄影术发明的记述,最早见于1911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的白话小说《上下古今谈》又名《无量数世界变相》。该书共分四卷,章回体,第八章题目是《望远镜先登荷兰市,写真术创始协南城》。白话小说作者为吴敬恒,内容以庚子事变为背景,描述一个旧官僚的眷属乘船南下避难,在船上听水手讲外国新奇事件书中的人物。作者通过水手之口,讲述尼普斯和达盖尔发明摄影术的经过。   广东为摄影术最先传入的地区,历史上照相业发达。1922年,广州摄影工会编辑印刷的《摄影杂志》第一期刊登了《摄影术略史》。梁启超则在本世纪初撰写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提出了中国清代数学家、广东人邹伯奇于1844年写成的《摄影之器记》及《格术补》两篇有关光学和“摄影之器”研究的文章,这是对中国摄影史人物的早期文字记载。   五四运动前后,有一批知识分子先后留洋回国。1939年上海良友画报出版专刊《纪念摄影术发明100周年》。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图片摄影史研究进入到史料探索、收集阶段。1960年在中国摄影学会(即中国摄影家协会前身)主办的《大众摄影》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吴群(1923―1995年,广东新会人,曾任中国摄影学会秘书长,《大众摄影》主编,后任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首先涉足于摄影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对于中国摄影史的研究文章6篇,引起了摄影理论界的兴趣。1957年,彭永祥在《新闻摄影》(新华社摄影部)编纂的《中国摄影术发展史》辑录连载。   根据广州博物馆馆藏的历史照片,1962年中国摄影学会汇同中国摄影学会广东分会对广东省南海县邹伯奇故居、新会县等地进行考察,发现了邹伯奇用“湿版玻璃黑衬法”工艺摄制的原版照片及木制三脚架等摄影器具,同时发现的还有19世纪中叶拍摄的《老妪像》和《罗以礼像》。同年,中国摄影学会广东分会编印了《邹伯奇摄影史料初探》(梁恒心);《关于清代摄影家邹伯奇的初步研究报告》(钟信),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这初步认定广东省是摄影术在中国最早出现的地区。   20世纪60年代中期,曾为上海“华社”发起人,后定居台湾的摄影家郎静山(1892―1995),发表了题为《中国摄影史》的长篇文章,根据作者见闻着重回忆了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摄影社团活动情况,具有史料价值。在这一时期日本学者编著的《日本现代摄影史》一书中,提到了中国早期银版摄影师罗森于19世纪50年代到日本一些地区摄影活动的情况。以上的发现为中国图片摄影史的研究进行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摄影家协会恢复工作,随着中国摄影理论研究工作的展开,中国图片摄影史研究进入了新阶段,一些摄影理论工作者陆续转入了中国摄影史的研究,形成了较浓郁的学术气氛。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研究部于1981年创办了《中国摄影史料》内部刊物,由胡志川(1933―1996)负责编辑工作,刊登文章50余篇。其中刊登了《半农谈影》(刘半农),其中《清代摄影美学》(蒋齐生)、《中国工农红军的摄影工作》(吴群)、《春风第一枝――试论光社与摄影艺术的发展》(胡志川)、《清代摄影史料琐辑》(陈申)、《北京早期照相馆史料初探》(陈申)等研究文章,为日后《中国摄影史》的编著工作提供了史料文献。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除了对以往发现的史料归纳研究外,更为突出地表现了研究者对中国摄影史上重大问题的共识。   1.对摄影术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地域的确定。通过研究证明,中国摄影技术的传入与应用最早始于广东,现收藏在法国摄影博物馆的清代两广总督耆英像,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照片实物,为1844年8月由法国人于勒?埃及尔(Jules Itier)拍摄,并在中国清代历史档案文献中有明确记载。   2.通过大量的史料证明,中国人最早使用的摄影术是在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人通过外交、贸易、传教等渠道传入中国,纠正了梁启超认为的中国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