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牧交错区防护林建设的模式探索.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牧交错区防护林建设的模式探索

农牧交错区防护林建设的模式探索   【摘 要】围场处在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有42%的国土面积为坝上高原,这些地段属于农牧交错区,营造好防护林对保护好牧场、草场、农田和环境尤为重要,六种防护林建设模式适宜这一地区。   【关键词】坝上高原;农牧交错区;防护林;模式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处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同时是大兴安岭余脉和燕山余脉的汇接处。是大陆性季风型高原山地气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形成原因,把围场分为坝上高原和坝下山地两部分,坝上部分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42%。围场高原,地势平坦,流水侵蚀微弱,风蚀强烈,多风蚀洼地,地表呈波状起伏,海拔均在1200-2000米。由于历史原因,围场的坝上地区畜牧业占整个农民收入比重很大,约为60%,绝大多数属于农牧交错区。这个地区沙化和潜在沙化比较严重,是我县的生态脆弱区。在农牧交错区如何解决好林畜矛盾,增加农民收入,搞好农牧交错区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自2000年启动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以来,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工程建设,采取乔灌草结合、网带片结合,针叶树造林和阔叶树造林相结合,改善了生态环境,牧草质量和产量明显提高,粮食单产也稳中增加,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通过实践和探索,总结了适合农牧交错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造林模式。   一、集中连片营造牧场防护林   1、思路   通过集中连片的营造牧场防护林,治理好主要风沙危害区,特别是生态脆弱区,改善区域小气候条件,使植物向生物多样性发展。考虑牧场防护的同时,兼用生产木材、薪碳、饲料等功效。   2、立地条件   主要是沙丘、流动沙丘、风蚀严重地段,土壤和水分条件变化较大,存在着立地条件和变换多样的小生态环境,受地形地物的限制,只能营造集中连片的牧场防护林。   3、技术措施   主要造林类型:乔木型、灌木型、乔灌混交型。   乔木型:树种主要以抗逆性强,且耐干旱、瘠薄的樟子松、油松为主,条件较好的地段栽植落叶松和云杉。为了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樟子松、油松、云杉最好选择容器苗造林,苗龄4年以,为防止新植幼树樟子松第一年冬季必须防寒。造林密度:油松、樟子松、云杉造林密度一般为2*2米,每亩栽植167株。落叶松造林密度为2*1.5米,每亩栽植220株。整地:原则上在栽植前一个季节整地。整地方法为人工穴状整地,穴面规格为60*50*30厘米,璇土层深度必须达到30厘米,并由5~10 度的小反坡,拣净穴面的杂草石块,这样有利于蓄水保墒,改善穴面小环境,提高地表温度。另一种为机械开沟整地,一般用大拖拉机带动开沟器,穴面规格40*30厘米,带宽2米,开沟方向视地形和主向而定,一般要垂直于主风方向。栽植:容器苗造林一般选择在雨季,根据多年的经验表明,坝上地区在立秋后栽植,墒情好,一般要脱杯栽植,也可将杯底割掉进行栽植。裸根苗造林一般用植苗锹窄缝栽植法,造林季节一般选择在春季和秋季。   灌木型:主要选择在流动和半流动山地造林。树种选择为耐干旱瘠薄的柠条和沙棘为主,这两个树种属于围场的乡土树种,在坝上地区均有天然分布。一般采取裸根苗造林,苗龄1~2年生,采取大密度丛状栽植,株行距为2*1.5米,每穴丛状栽植3株,形成植生组,互相庇荫有利成活,每亩栽植666株。采取人工或机械开沟整地,方法同上,栽植时使用生根粉蘸根以保成活。起到固沙和补充饲草的作用。   乔灌混交型:沙丘和丘间镶嵌地段,根据立地条件不同,采取乔木树种和灌木树种小面积块状混交。选择树种乔木主要有樟子松、落叶松;灌木树种主要为柠条和沙棘。造林密度根据立地条件好坏而定。   二、乔木绿伞防护林   1、思路:营造乔木绿伞林,每个绿伞林由无数个小绿伞组成,作为牲畜休息场所,以防寒冷、夏季日晒等。   2、立地条件:在离水源较近的地方,且地势开阔的天然牧场上。   3、技术措施:主要是以栽植乔木为主,原则是阔叶,树冠枝量较大,庇荫性能好。选择乡土树种沙榆树和北京杨和小×黑杨等。每块绿伞林1-3亩,每公顷1块,造林密度株行距3×3米,每亩74株。整地规格:80×80×60厘米,边整地边做水栽植,并用地膜覆盖,要求苗木标准为地基径3厘米以上,苗高3米以上,树干通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完整。   三、疏林牧场防护林   1、技术思路:通过营造大株行距的牧场防护林,既对牧场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又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落叶又能对饲草作为补充。   2、立地条件:开阔平坦,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   3、技术措施:选择乡土树种沙榆树和北京杨和小×黑杨,每亩栽植树木10-15株,苗木标准为地基径3厘米以上,苗高3米以上,树干通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完整。   四、隔坡草带防护林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