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培训资料.ppt

《中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培训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培训资料.ppt

《中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 苏州市电化教育馆 殷堰工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 概念的界定: (1)整合:两个不同个体的交叉和有机融合,是两者的一种和谐、一种互动。 (2)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有机地与中学数学课程的结构、内容、资源及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与中学数学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 (3)资源整合:以优化教育资源为目标的组织形式,是教育者,特别是管理者通过对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以及课程资源的有机再构来实现组织形式的“优化”。 2、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符合了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要求。 四、研究的基本过程: 本课题组是在苏州电教馆的领导下展开工作,成员来自于苏州市的一中、三中、四中等重点中学,尽管组织起来不像一个学校做一个课题那么容易,这是区别于其它课题的一个劣势,但他们都是各校的教学业务骨干,有的还是校领导或中层干部,独立搞课题研究的能力强,他们在前期都已取得了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如罗强、周宇丰等承担的江苏省“九五”课题“CAI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罗强发表于国家一级刊物《数学教育学报》上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人性化设计”,夏炎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发表的“多媒体辅助中学数学教学探讨”,赵是杰在《电化教育研究》上发表的“计算机发展与数学教学改革”,宗晓丰在《中小学教育技术》上发表的“数学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手段的整合”,殷堰工获省三等奖的论文“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等。为了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专门聘请了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苏州市名教师、市数学学会副理事长、特级教师芮滋(2004年2月不幸去世)担任课题组指导专家,作为一名资深专家,芮滋不仅在具体业务上对课题组成员悉心指点,还创设条件为课题组成员提供研究的舞台,让他们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课上一展身手,组织教研人员进行评课、组织中学数学教师听课等活动,使课题研究与实践得到了很好的整合,课题的影响不断扩大,课题的幅射功能得到强化。 根据课题组成员分布散的特殊情况,经过讨论明确课题研究的方法为: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为: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2年5月——2002年9月 制定课题方案,提出课题研究计划,申报立项,正式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02年9月——2005年12月 1、 2002年9月——2002年11月 组织开题 2、 2002年12月——2003年10月 开展课题研究 3、 2003年11月——2004年4月 迎接、接受总课题组的中期评估 4、 2004年5月——2004年12月 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2005年1月——2005年12月 提出结题申请,写出结题报告,接受总课题组的结题并就结题成果进行总结。 五、研究的结果: 信息技术的环境,使数学实验的重要性及其表现形式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提供的数据、图像或动态表现,有了更多的观察、探索、试验和模拟的机会,从而可以形成顿悟和直觉,既可以作出预测,又可以通过检验假设,证明自己的猜想。“实验”是数学的一个必要的而又往往被忽视的部分,但“证明”却是数学的一个特殊而又充满活力的成分,因此有人认为,借助于计算机,数学已经成为一门新的实验学科,它的活动天地不再局限于演绎推理的形式体系之中。数学实验的引入,给我们的数学课注入了许多活力,更给予学生一个“完整的数学”。在多媒体手段的支持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成了一间功能齐全的“数学实验室”。 在“数学实验室”进行数学教学是一个能体现用归纳和实验手段进行的数学教学,其流程为:从实例出发——在计算机上做实验——发现规律——提出猜想——进行证明和论证。这是一个以问题为载体,以计算机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学模式。 它能体现数学发明、发现中具体与抽象的辩证关系,能充分展示“真实的数学”。在数学实验室里,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理解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过程,从感觉到理解,从意会到表述,从说明到证明,一切均可在眼前发生,数学的抽象变得易于理解,数学的严谨变得合情合理。数学实验缩短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数学变得可爱而亲近了。同时,数学实验中也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了学生。比如,我们熟知的“几何画板”,由于“几何画板”能够在变动的情况下,反映不变的几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