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钻孔灌注桩基础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
关键词 钻孔桩 质量通病 防治对策
钻孔灌注桩是采用不同的钻孔方法,在土中形成一定直径的井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将钢筋吊入井孔中,灌注水下混凝土(无地下水时灌注普通混凝土),成为桩基础的一种工艺。
钻孔灌注桩在欧洲约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已开始使用,我国则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使用,现在已得到广泛使用并逐步发展。钻孔形式也由原始人工推钻、机械推钻逐渐发展到冲抓锥、冲击锥、正反循环回转、潜水电钻等各种钻孔工艺。
我市目前建造的几座城市桥 梁(包括立交桥),墩台基础基本上都为钻孔桩,钻孔方式使用较多的是正反循环回转、潜水钻机正循环,冲击实心锥,冲击空心锥钻进成孔。因城市桥梁场地及深度等条件的限制,冲抓锥,振动(锤击)沉管成孔及人工挖孔等方式用的较少,这里不作讨论。
钻孔桩质量控制必须首先以预控为主,钻孔桩施工过程中自始自终必须贯穿这一思想。
首先要根据各种钻孔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结合现有机具设备供应情况、设计孔径、深度和工期要求及土层情况正确选择成孔方式,同时编制详细施工工艺流程,明确岗位责任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尽可能考虑各种不利因素,作出相应的对策,以免在事故发生时,束手无策,以致失去良机,增大事故后期处理工作量。但由于钻孔桩需要就地灌注大量水下混凝土,且施工中影响因素较多,稍有不慎,极易产生断桩、夹泥、缩径,离析,浮笼,浇短桩头,埋管,导管进水等质量事故,加上目前大应变、小应变检测桩身的局限性,而静载试验,钻芯取样等试桩方法时间长、耗资大,加之试桩数量少,不易得到统计结果,因此效果均不理想,所以,对成桩可能发生的事故加以分析研究,有助于提高钻孔桩质量,以便更广泛使用钻孔桩枝术。
一、钻孔桩偏位
(一)偏位的原因
1、钻孔时钻杆不是垂直运动;
2、钻机底座未安置水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
3、钻杆弯曲,接头不正;
4、护筒埋设后移位,钻机对位不准;
5、遇有坍孔,扩孔较大处,钻孔偏向一方;
6、遇有软硬不均或有异物的地层。
(二)预防和处理
1、护筒埋设时注意平面位置与竖直位置是否准确,护筒周围土和护筒底脚处回填土是否紧密,不透水;
2、安装钻机时要转盘底座水平,起重滑轮缘,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三者应在一条竖直线上,,并经常检查较正;
3、钻进时主动钻杆上部摆动过大,可在钻架上设导向架;
4、钻杆、接头应逐个检查,及时调正调直;
5、遇软硬不均的地层时应吊着钻杆控制进尺,低速钻进,或回填小片石、卵石冲平后再钻。
二、夹泥、断桩
(一)原因
1、清孔不符合要求,沉渣只是暂悬浮起来,停泵数十分钟后(甚至十几分钟)沉渣厚度立即超过验收标准,造成清孔合格假象;
2、导管提升过快过猛,导致瞬时埋管深度不够,泥渣进入混凝土中;
3、灌注时间过长,首批混凝土已初凝,流动性降低,而续灌的混凝土冲破顶层而上升,因而在两层混凝土间形成夹泥夹渣,严重时甚至形成断桩;
4、灌注过程中随意上下活动导管,或因法兰盘带入沉渣,或因埋深太小造成夹泥;
5、灌注过程中,孔壁不稳定,泥浆护壁不好,或因地表震动,地下水影响,造成塌孔。
(二)预防和处理
1、严格控制清孔质量
对于摩擦桩:孔底沉淀厚度:设计文件有规定者按设计文件;设计文件无规定者按0.4—0.6d(d为桩径)。泥浆性能指标:含砂率4—8%,比重1.10—1.20,粘度18—20秒。
对于桩桩:宜彩抽浆法清孔,并宜清孔至吸泥管排出清水为止,孔底深沉淀厚度:不得不于5厘米,泥浆性能指标,含砂率不大于4%,比重1.10—1.20,粘度18—20秒。
2、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桩孔应经成孔检验合格后,方能开始灌注;首批混凝土在剪球、拔栓或开阀后,应立即探测孔肉混凝土面的高度,计算导管的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灌注,如首批混凝土灌注不顺(剪球失败),宜重新清孔合格后再开盘。
3、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导管内混凝土下降是否正常,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正确指导导管的提升和拆除,导管埋置深度首次不小于1.0m,以后宜控制在4—6m之间,并不宜大于8m。
4、为确保最后一盘混凝土能在首批混凝土未初凝前浇注完毕,应根据桩径、桩长、生产能力及水泥性能、气候条件、缓凝剂性能等因素,通过试验掺入适量的缓凝剂。
5、加强井口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防止异物掉落孔内,严格禁止吊车司机等随意上下活动导管,制定应急措施,谨防停电及其它机械事故发生后,造成断桩。
6、对于地层松散,直径1.2m以 上,孔深30m以上的桩孔,采用澎润土等配制高质量的泥浆护壁,同时合理安排相邻桩的施工,避免出现相邻的桩一个在钻孔,一个在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情况。
7、对于采用大、小应变或钻芯取样确认有严重夹泥、断桩等质量问题的桩,应予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