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德治思想及其现代的研究价值.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德治思想及其现代的研究价值

孔子德治思想及其现代的研究价值   [摘要]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一生的主要社会实践活动是从教、从政和“周游列国”。在从政方面,他提出依“德治”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孔子 德治 以德治国      孔子的德治思想不仅解释了统治者立德对人民的积极影响,而且回答了德政的具体内容。孔子己经不是在原始宗教的意义上去谈论“以德配天”和“敬德保民”,而是把“德”上升到更加自觉的“德治”特别是“德政”的高度上来认识。孔子以后的主要的儒家思想家,全盘继承了孔子的“德政”思想,他们不仅从意识形态的层面来谈论德治,更从管理国家事务的层面来强调德治,把德治主要理解为实际的德政。      一、孔子对“德治”的认识和理解       在《论语》中,“德”字共出现40次。孔子并没有对“德”的概念和内涵做出系统的、全面的阐释和界定。但是,从孔子的具体言论中,不难领悟出孔子“德治”的政治含义和思想内涵。      (一)“德政”   “德政”就是倡导民本主义,以“爱人”为大,以“爱人”为本,以“爱人”为基。《伦语?子路》中孔子主张,治理国家,首先要让百姓富裕起来,即“富之”;然后再用“礼”和“德”来教化他们,即“教之”。《论语?颜渊》记载,“富之”,达到“足食、足兵”,使“民信之”。“教之”,达到“民德归厚”,“民善矣”。孔子还认为“民无信不立”。《论语?述而》记载,“德之不修”,“是吾尤(忧)也”。孔子极力主张在全社会要提倡“崇德”,就会使人们安居乐业。      (二)“德治”   “德治”,就是以德治国的方略。孔子认为,要实现以德治国的目标,首要的问题是对民众实施“德教”,即“教之以德”。《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的教育教学内容有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德行”列为诸科之首。《论语?颜渊》中孔子还认为,以德治国,重在“官德”。      (三)“德性”   “德性”就是人的道德品质。主体是个人。道德品质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构成。在《论语》中孔子倡导人们要“崇德”、“好德”、“知德”、“怀德”、“有德”、“尚德”、“执德”。“知德”就是道德认识;“好德”、“怀德”,就是道德情感;“尚德”,就是道德意志;“崇德”,就是道德信念;“执德”,就是道德行为。如果人们能够自觉地做到这些,就能防止“巧言令色”的“德之贼”“巧言乱德”。      (四)“德行”   “德行”,就是道德行为,就是人们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为有利或有害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论语》中孔子主张,人们应该“行义以达其道”。这里的“道”,指人们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目的。在行为举止上要做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即平日容貌态度端正庄严,工作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诚实守信。要“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做到“尊贤”、“嘉善”、“容众”。   从上述几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孔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是重德轻刑。孔子把仁爱思想运用到政治领域中来,把道德礼仪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将政治道德化或者说是将道德政治化。孔子“德治”思想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进步的作用,曾经成为历代有远见有德行的开明君主所极力效仿、采用,也曾经成为有抱负有胆识的正直官员所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是传统中国重要的治国方略。      二、孔子的“德治”思想对现代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      (一)“为政以德”思想的提出   “为政以德”,可以说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总的概括。《论语?为政》记载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孔子看来,德是人性美好一面的共同概括,是人人都应该遵循的,德性都是相通的。钱穆先生把这里的“德”解释为:德,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其所得,若其所固有,故谓之德性。为政者当以己之德性为本,所谓以人治人。[1]孔子认为,如果当权者以“德”来治理国家,那么就好像天上的北极星,安居其所,人们会像众星辰围绕北极星旋转一样,自然而然的纳入政府所希望的轨道。要求为政者应该在道德方面做出表率,首先加强自身的修养,然后利用政治的力量影响他统治的人民,以上行下效的方法来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最后达到天下大治。夏桀、商纣王的表现恰为此作了极好的证明,他们的荒淫暴虐不仅仅葬送了自己的政权,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因此,孔子提出要“为政以德”。       (二)“富而教之”思想是政治的核心内容   孔子充分认识到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理解安居乐业是所有普通人民的共同心声。在《论语?里仁》里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论语?述而》中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