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工-第三章
3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和代谢工程 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机体内的复杂代谢过程是互相协调和高度有序的,具有一整套可塑性极强和极精确的代谢调节系统。 原则:“按需合成” 问题:实际生产中,须要高浓度地积累某一种代谢产物,超过细胞正常生长和代谢所需的范围 措施:打破微生物原有的代谢调控系统。 3.1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自我调节 3.2.1酶活性调节的机制 ①变构调节理论:通过酶分子空间构型的上的变化来引起酶活性的改变 变构酶的激活与抑制过程 3.3.2酶合成的阻遏 阻遏: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当某途径的末端产物过量时,可通过阻碍该代谢途径中包括关键酶在内的一系列酶的生物合成,彻底控制代谢和末端产物合成。 阻遏作用:有利于微生物从合成源头节省有限的养料与能量。 典型举例: 将E.coli培养在含乳糖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上时,该菌优先利用葡萄糖,在葡萄糖耗尽后才开始利用乳糖,形成“二次生长现象”,即葡萄糖存在时阻遏了分解乳糖酶系的合成,此现象又称葡萄糖效应。 所以,弱化作用形成的原因是当细胞内的色氨酸水平较高时,trp mRNA的前导区会形成一个终止子结构,导致转录在弱化子区结束,释放出一个由139个核苷酸构成的先导序列。 3.6代谢调控 微生物自身控制:通过细胞内酶活性与合成调节,使细胞内的代谢处于平衡状态。 人为控制:使细胞内代谢失衡,可以使微生物过量合成多种初级或次级代谢产物。 目前发展水平:在转录与翻译水平实现控制微生物代谢,使微生物工业进入代谢调控发酵阶段。 3.6.1发酵条件的控制 一、各种发酵条件对微生物代谢的影响 同一种微生物在同样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时,只要控制不同的发酵条件,就可能获得不同的代谢产物。 控制不同的发酵条件,实际上是影响微生物自身的代谢调节系统,而改变其代谢方向,使之按人们所需要的方向进行,进而达到获得高浓度积累所需要产物的目标。 二、使用诱导物 许多与蛋白质、糖类或其他物质降解有关的酶类都是诱导酶,在发酵过程中加入相应的底物作为诱导物,可以有效地增加这些酶的产量。 三、添加生物合成的前体 四、培养基成分和浓度的控制 目的:避免由于培养基的不当使用引起的分解代谢阻遏 措施:在发酵培养基中采用适量的速效和迟效碳源、氮源的配比,来满足机体生长的需要和避免速效碳、氮源可能引起的分解代谢阻遏。 举例: 问题:当细胞膜完整时,透性小,细胞内的某代谢产物不能及时分泌到细胞外部,在细胞内不断累积,至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发生反馈抑制,导致该代谢产物合成减慢或停止。 举例 :谷氨酸生产菌的细胞膜磷脂含量高时,细胞的通透性较差,磷脂含量低时,通透性较好。 方法:采用人为措施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大,细胞内的代谢产物能及时分泌到细胞外部,不会在细胞内累积到引起反馈抑制的浓度,则该代谢产物的合成就会源源不断地进行,进而在发酵液中累积到较高浓度。 使用各种方控制细胞的通透性法 限制培养基中生物素浓度在1~5mg/L,可以控制细胞膜中脂质的合成 加入青霉素,抑制细胞壁肽聚糖合成中肽链的交联 加入表面活性剂,将脂类从细胞壁中溶解出来,使细胞壁疏松,通透性增加 控制锰离子、锌离子浓度,干扰细胞壁或细胞膜的形成。 诱变育种,筛选细胞透性突变株 3.6.3菌种遗传特性的改变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营养缺陷型是指某一野生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 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的 能力,因而无法再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 变异类型。 如赖氨酸发酵: 3.6.3菌种遗传特性的改变 抗反馈调节突变株; 抗反馈调节突变株是指一种对反馈抑制不敏 感的菌株。如苏氨酸发酵: 组成型突变株; 抗性突变株。 3.7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调节 3.7.1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 初级代谢:与生物生存有关的,涉及能量产生和能量消 耗的代谢类型。 生存必需;始终产;不同种,相同;环境敏感性 小;酶专一。 次级代谢:某些生物为避免某种代谢物积累造成不利作 用而产生的一类有利生存的代谢。 并非必需,但有一定价值;某一时产;不同种,不 同;受环境敏影响大;酶专一性不强。 (1)在链霉素发酵时,同时产生甘露糖链霉素和链霉素,但前者的活性只是后者的20%,是不希望出现的产物,但甘露糖链霉素在α-D-甘露糖苷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链霉素。? 甘露糖链霉素 链霉素 α-D-甘露糖苷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数学试题.doc
- 南开中学初2018届16-17学年上半期试题——物理.doc
- 卡车的生产工艺含喷漆.doc
- 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技术要求.ppt
- 南瓜种植.ppt
-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样表及填写说明.doc
- 危险源动态辨识控制方案.doc
- 历史课件 人民版必修1第6元第2课卓尔不群的雅典共17张杭州优质课ppt.ppt
- 历年高考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试题含图像题.doc
- 历史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人教版七下.ppt
- 宜宾协同医院招聘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人民法院招聘司法辅助人员备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湖南益阳安化县医疗卫生单位备案制护理人员招聘15人备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自贡市市属事业单位第二批公开选调工作人员补充备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佳木斯富锦市公开招聘城市管理辅助人员12人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国家电投集团春季校园招聘参考题库(甘肃有岗)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分公司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37人笔试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绍兴嵊州市人民医院招聘医学类高层次人才4人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江苏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招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人员4人备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 202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招聘5人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