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马断裂带触冻泥石流的基本特征.docx

昌马断裂带触冻泥石流的基本特征.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昌马断裂带触冻泥石流的基本特征

1996 年 12 月D ec11996SE ISM O 1996 年 12 月 D ec11996 SE ISM OL O G ICA L R E SEA RCH O F N O R T H EA ST CH IN A Ξ 昌马断裂带触冻泥石流的基本特征 康来迅 王建荣 王进保 (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兰州 730000) 摘 要 根据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地质探槽资料, 本文讨论了昌马断裂带融冻泥石流的形态特 征、内部结构特征以及雪蚀洼地的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等问题。 主题词 融冻泥石流; 雪蚀洼地; 昌马断裂带 前 言 1 我们在野外调查昌马断裂带地震滑坡时, 发现在大泉口地区沿断裂带发育了一些融冻泥 石流, 其形态有点类似地震滑坡, 前些年也有人把它们统称为地震滑坡, 实质上其形成条件 与强烈地震没有任何关系。 本文重点解剖大泉口地区融冻泥石流的形态特征、 内部结构特征 以及形成融冻泥石流的地形地貌条件, 这对严寒地区或高原地区调查地震滑坡时, 如何区别 地震滑坡和融冻泥石流还是很有意义的。 融冻泥石流的形态特征 2 昌马断裂带是祁连山西北端的一条活断层, 呈北西西方向, 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发生过多 次强烈活动, 1932 年 12 月 25 日发生过 715 级地震, 先后形成了一系列地震滑坡。该断裂带 通过的大泉口地区, 同时还发育了一些融冻泥石流, 与地震滑坡排列在一起 (图 1)。 白杨河西侧融冻泥石流发育比较典型, 位于雪蚀洼地的出口前, 呈长条状 (图 2) 长几十 米至 280 余米, 厚 2m 至 17m 余, 大小与雪蚀洼地的规模有关。如I 号雪蚀洼地出口前的融 冻泥石流长 12515m , 厚 17m 余 (图 3a)。特别值得指出的是: 它是两条融冻泥石流挤在一起, 远看似一条融冻泥石流。两条融冻泥石流之间有一长条状凹地 (图 3b )。这两条融冻泥石流是 从一个雪蚀洼地的不同部位流出来的, 可能是同一期的产物。 I 号雪蚀洼地的出口处有 5 期 融冻泥石流, 但规模比较小, 因为雪蚀洼地也较小。 II 号雪蚀洼地出口处有 5 期融冻泥石流 (图 4a) , 在该雪蚀洼地的流通区内, 最后一期融冻泥石流有 5 条并列 (图 4b ) , 这 5 条融冻 泥石流都位于雪蚀洼地将要出山口的沟槽内。 在沟槽的出口处, 融冻泥石流有很多纵向张裂 缝, 有的深 2m 。在融冻泥石流出口处头部, 发育了一条近东西向的 1932 年地震张性陡坎。沟 口前的融冻泥石流也有 1932 年的地震裂缝, 地震裂缝带比较宽, 前人在那里开挖了地质探槽, Ξ 本文是地震科学联合基金资助的 ( 项目号 90011) 有关研究的一部分压缩稿 本文 1995 年 9 月收到 4 期康来迅等: 昌马断裂带触冻泥石流的基本特征35图 4 期 康来迅等: 昌马断裂带触冻泥石流的基本特征 35 图 1 昌马断裂带地震滑坡、 地震山脉塌与融冻泥石流展布略图 F ig11 D istr ibut ion d iagram of se ism ic lan dsl ide s an d co llap se an d thaw debr is f low a lon g the Chan gm a Fault Be lt 11 地震滑坡; 21 雪蚀洼地及融冻泥石流; 31 融冻滑坡; 41 地震崩崩塌; 51 断裂; 61 隆起区 揭露出了断层破碎带, 说明其下就是昌马基底断裂, 同时也反映融冻泥石流早于 1932 年地震。 内部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3 为了了解融冻泥石流的内部结构, 在白杨河西I 号融冻泥石流的头部开挖了一个地质探 槽。图 5 是地质探槽的南剖面 (方向稍有些偏向西南, 见图 2)。结构较致密, 没有小孔隙。内 部结构似有分层现象, 但只有黄土底部以及原始地面的界面明显。 为了叙述方便, 将融冻泥 石流剖面分为“6 层”: 层①为黄土。层②为黄土质亚砂土夹角砾石层, 角砾石棱角状, 最大砾 径 14cm , 多数为 2cm —4cm , 主要成分为前震旦纪变质岩, 都是来自后山上的。层③为亚粘 土角砾层, 角砾石多且较大些, 砾径最大 20cm , 多数为 2cm —6cm , 角砾石成分同上。层④ 为亚砂土, 含少量角砾石, 并含黄色、 灰色条带。 灰色条带为千枚岩风化形成的, 黄色条带 可能是石英岩风化形成的。最大砾径 8cm , 一般 1cm —2cm 。层⑤为灰黄色亚砂土, 仅含极少 量角砾石, 部

文档评论(0)

133****90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