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试题精选学生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校试题精选学生版

1.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心”相对应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 4.地区建置沿革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面四张地图反映了湖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注:划了椭圆的标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②③ C. ②①④③ D. ④①③② 5.按照周礼,贵族使用鼎和簋的种类、数量都有严格规定,周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7.“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的这一评价 A.有利于推行法家治国思想 B.肯定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 C.意在赞赏秦孝公善于用人 D.主张“以法治国”来巩固统治 8.“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关于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图1 《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图2《秦朝疆域图》 图3《元朝行省图》 A.图1至2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君主专制在逐步加强 B.图2至图3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地方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 C.三幅图共同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发展 D.三幅图反映了地方政权的自主性逐步提高 9.福建省福清县王氏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筷子)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因素有 ①血缘亲情产生的凝聚力 ②传统的孝义观念③政府的提倡和干预④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说到:“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A.作者认为宗法制度是西周一切典章制度的源泉 B.作者有一种对西周制度的作用过于理想化的学术倾向 C.作者认为制度创新是西周稳定的核心 D.作者认为中国早在西周就已经奠定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格局 13.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主要表明 A.土地兼并不可遏制 B.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 C.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 D.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14.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同,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15.“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18.“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19.下列关于图片所反映的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 成龙到芜湖寻根 eq \o\ac(○,1)它所体现的忠孝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的道德本位; eq \o\ac(○,2)它在封建社会突出表现为“父权统制,男尊女卑”; eq \o\ac(○,3)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家国同构”这一特征 eq \o\ac(○,4)在人际关系上充满了人情味 A、 eq \o\ac(○,1) eq \o\ac(○,2) eq \o\ac(○,3) B、 eq \o\ac(○,1) eq \o\ac(○,2) eq \o\ac(○,4) C、 eq \o\ac(○,2) eq \o\ac(○,3) eq \o\ac(○,4) D、 eq \o\ac(○,1) eq \o\ac(○,2) eq \o\ac(○,3) eq \o\ac(○,4) 20.在中国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