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之后西汉如何走向衰亡【精选】.doc

汉武帝之后西汉如何走向衰亡【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武帝之后西汉如何走向衰亡【精选】.doc

O(∩_∩)O 汉武帝之后的西汉 霍光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依靠文治武功开创了西汉的鼎盛局面,不过,他的连年征战和种种好大喜功的举动,也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农民起义不断发生,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汉武帝的明智之处在于,他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晚年颁布了著名的轮台诏,表示“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然而,汉武帝在下轮台诏两年之后便去世了,其“与民休息”政策在汉昭帝、宣帝时得到了实施。汉元帝时,朝政危机加剧,西汉开始衰败;到汉平帝时,外戚王莽施展计谋,终于以新朝取代了西汉。   霍光辅政“昭宣中兴”   汉武帝之后,汉昭帝(前86年至前74年)和汉宣帝(前73年至前49年)相继即位,昭宣时期,西汉又维持了近四十年的兴盛局面,史称“昭宣中兴”。“昭宣中兴”局面的出现固然是社会积累和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但辅政大臣霍光亦功不可没。   霍光字子孟,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十几岁入朝为郎,后任侍中。霍去病死后,霍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在宫中二十多年,小心谨慎,不曾有过,深受武帝信任。汉武帝晚年欲立少子刘弗陵为继位者,但弗陵年幼,须由大臣辅政,武帝认为唯有霍光最合适。于是命画工画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并对霍光说:“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汉武帝死后,刘弗陵即位,是为昭帝。昭帝年仅8岁,不能听政,“政事一决于光”。   霍光辅政期间,忠实地执行了武帝生前规定的政策,史书称他“因循守职,无所改作”。同时,他也经历了几件对西汉政权发展非常重要的事件。   第一件事:召开盐铁会议。   汉昭帝关注民间的疾苦,他即位不久,即派官员巡行郡国,了解民间的生活情况。始元六年(前81年)霍光以汉昭帝的名义召开了盐铁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议论盐铁官营问题。在会上,贤良文学在大将军霍光、丞相车千秋的支持下批评了武帝时期律令繁苛的弊政,主张罢去盐铁官营及酒的专卖。不过,御史大夫桑弘羊与霍光的政见不同,他力主盐铁官营,依然坚持武帝前期的治国方针。经过激烈辩论,酒的专卖被废除了,盐铁继续实行官营。   第二件事:粉碎燕王旦和上官桀的谋反。   燕王旦是昭帝之兄,按照长幼次第他以为自己当立太子,他继位心切,主动上书要入朝求宿卫,武帝非常生气,将其派去的使者关押。武帝死,昭帝即位,燕王旦心怀不满,声称“我当为帝”,几次派人去长安刺探情况。霍光料到燕王旦会有异志,但不想把事情闹大,便褒赐燕王旦钱三千万,并增加封户。不料燕王旦更加气愤,联络中山哀王子刘长、齐孝王孙刘泽等密谋反叛,但机密泄露,刘泽等人被杀,霍光出于少帝刚立,不便杀其兄的考虑,没有将燕王旦处死,这使他又参与了与上官桀的谋反活动。   上官桀是与霍光共同辅政的大臣,他们之间有姻亲关系,霍光的女儿是上官桀之子上官安之妻,上官安贪图富贵,请求霍光将其5岁的女儿送进宫去,许配昭帝为后,霍光以其女年龄太小为由,没有同意。上官桀父子又请昭帝之姊鄂邑公主相助,主持上官安女与昭帝的婚事。事后,上官桀父子对鄂邑公主非常感激,又求霍光封鄂邑公主的男宠丁外人为侯,又被霍光拒绝。于是上官父子和鄂邑公主都对霍光不满。此时,早对霍光怀怨恨之心的燕王旦,还有因为子弟求官不得而不满霍光的桑弘羊便联合起来,共同反对霍光。   公元前80年,他们以燕王旦的名义上书昭帝,历数霍光擅自用权的数种罪行,并表示燕王欲到京城来保卫皇帝,防止奸臣作乱。此时14岁的汉昭帝已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不相信书中所言,便将信搁置起来,不予理睬。上官桀等人见上告不成,又设计让鄂邑公主置办酒席,宴请霍光,席间用伏兵杀掉他,并废昭帝,迎立燕王旦。不料机密泄露,霍光迅速将上官父子、桑弘羊、丁外人等诛杀,鄂邑公主和燕王旦自杀而死。这次政变被粉碎后,汉政权得到了巩固,霍光的声望进一步提高了,昭帝对他更加信任。   第三件事:废昌邑,立宣帝。   公元前74年,昭帝卒,没有后嗣,经大臣们计议,迎昌邑王刘贺为皇帝。刘贺在王国时就狂妄骄纵,行为没有节制,霍光见昌邑王是个无道之君,忧心忡忡,与丞相杨敞、大司农田延年等商议并上告皇太后,废掉仅当了27天皇帝的昌邑王,迎立武帝曾孙刘询为帝,是为宣帝。霍光这一“废昏立明”的举措,防止了西汉政治发生动乱,保证了社会正常发展。   宣帝刘询是武帝的废太子刘据之孙,刘据因巫蛊之祸被害时,刘询刚出生数月,被送到民间收养。昌邑王被废后,刘询继位,已18岁,仍由霍光辅政,宣帝下令一切政事首先要通过霍光。在为政方针上,他与霍光没有分歧,统治政策基本上是昭帝时代的继续。   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霍光主持朝政二十年,尽心竭力地辅佐昭宣二帝,排除了影响西汉政权发展的各种干扰,执行了武帝晚年“轮台诏令”的精神,促进了“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