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法教育思维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结.doc

《创意法教育思维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结.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意法教育思维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结.doc

PAGE PAGE 7 《创意法教育思维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结题报告 三门县沙柳镇中心小学 王丽琴 一、问题的提出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抓两头促中间,使全班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呢?我们常说的培优辅差,到底怎么培优怎么辅差呢?特别是如何辅差问题,用什么方法最有效最直接的呢?是不是我们教师还是利用课余时间去辅差呢?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老师辅得累,学生辅得烦, 因为是被动学习,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其实我认为最有效的还是在课堂上如何激活他们的思维,如何激发他们的创意。 虽然我们天天在喊素质教育,但现在的中国教育体系还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以标准答案为准绳,人为地把学生分为“优生”和“差生”,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意。因为,应试教育下的“差生”因“差”被淘汰,其创意品质得不到保护,应试教育下的“优生”因远离“差”,其创意品质却被“扼杀”!而且一般教育下形成的知识体系是“无用的”,学生在小学,中学,大学学到的知识,进入社会又要重来。常有大学毕业生抱怨:我这么多年的书白读了。这简直是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在校是“差生”,进入社会却是个“优生”,有的甚至成为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名人;在校是“优生”,进入社会却是芸芸众生,人不但默默无闻,而且碌碌无为,也就是说是社会上的一名“差生”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差”,其实是困扰着每个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严重问题! 现在郭成志老师创造的创意法教育解决既可以让学生适应不可避免的“应试环节”,又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的问题。创意法即为“创立新意之法”。以“最差即最优”为主要判断思维特征的创意方法。将创意法引进教育,作用于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教育个体,即为创意法教育。“最差即最优”是创意法教育的奇特理念。因为换一个角度来看,优生和差生是对立统一的,可能相互转化的。实际上,学生无优差之分,平等才有发展。 而且创意法教育课题已经由创立人郭成志老师研究15年,经历了国家三个五年规划时期,曾经获得国家级十五课题金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表彰,并被教育部《中国教师报》(2006年4月5日)等多家权威媒体专访。目前,我国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均有创意法教育的实施基地。 在小学低年级开展创意法教育实验,必定给每个学生平等发展的机会。 二、课题理论依据。 脑科学证明: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逻辑思维,右脑主形象思维。当前教育主要以标准答案来考试学生,标准答案的应对从脑科学上来说是一种逻辑思维训练,是一种左脑思维训练。而心理学认为,人的左脑一旦过度发展,右脑就会受到抑制。所以说,在一般情况下,考分高的学生,右脑思维往往被扼杀。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优秀的学生也是最差的学生。而在标准答案的应对下的差生,一般来说,由于左脑受到的训练少,右脑就相对发达。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差的学生也是最优秀的学生。因此,从整个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无优差之分。 创造学证明:创造学认为,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学生被以标准答案来评价优差。其实,差作为一种非标准答案,是个人最原始的一种创造品质。因此,最差的学生最具备这种品质,所以说最差即最优。而在现实中,差生因为差,往往被淘汰,其创造能力得不到展示;优生为了远离差,其创造能力却被无情扼杀。 哲学证明: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之间是对立的,同时也是统一的。优与差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可以互相转化。物极必反,最差即最优。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创意法教育的基本操作模式是: (1)、把“最差”生的创意思维“展示”,使之转化成“最优”生。 (2)、把“最优”生被应试教育扼杀的创意思维 “激活”,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优”。 (3)、把“一般”生的创意思维“修复”,使之转化成“最优”的学生。 该创意法教育主要通过创意课堂来实施 。课堂结构不是老师备好课,然后按照教案讲课,而是由学生的提问随机形成的。甚至“最差”的提问,“最差”的回答也可以左右着课堂的结构。比如我在教学<<分数的简单计算>>这一课时时,我用一只桔子导入情境: 今天,老师带来一只大桔子,想分给两个小朋友吃,分之前让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瓣.,哦,有10瓣,老师分2瓣给周鑫,分3瓣给林静.等他们吃好,老师让他们跟同学们说说:我吃了这只桔子的几分之几? 周鑫说:”我吃了这个桔子的2/10.” 林静说:”我吃了这个桔子的3/10。” 老师的话:通过刚才的分桔子、吃桔子活动。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要求: 1. 小组讨论 2. 小组汇报。 (1)数学信息:周鑫吃了一个桔子的2/10,林吃了一个桔子的3/10。 (2)提出的数学问题:他俩一共吃了这个桔子的几

文档评论(0)

yanzhaoq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