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幻灯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肢体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应用 肢体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 早期处理 传统方法治疗的缺点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 VSD指的是以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填塞机体创面,将传统的点状引流变为面状引流;以生物半透膜为全密封材料,覆盖、封闭整个创面,同时将引流管与负压源连接,使整个与VSD敷料相接触的创面处于一个全表面封闭负压引流状态.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 临床资料 2006.12-2008.01,共46例,年龄5~66岁。 开放性骨折伴随皮肤软组织缺损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距伤后时间:3 ~34天 感染筛选标准:体温血像异常,局部疼痛,创面有分泌物。 皮肤缺损面积为(3×5)cm×(2~35) cm;血管缺损修复长度6.0~7.0cm 。 应用VSD创面清洁时间 7~17天, 平均10.5天。缺损面积缩少。 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后,12例行皮瓣移植和肌瓣移植,34例36处伤口皮片植皮或缝合修复创面。创面愈合后3~6个月视骨折愈合进度和骨折固定稳定情况保留原有固定或更换永久性骨折固定物。 负压封闭引流的操作步骤 45岁,男性,火车压伤 双下肢毁损伤 开放性趾骨骨折ⅢC 安全性更好 负压封闭引流的原理 大体水平 细胞 分子 基因水平 解决引流的‘瓶颈’—堵塞, 避免伤口周围组织被吸入发生缺血、坏死,局部出血。 及时排出引流组织中的脓性积液、少量坏死组织、异常聚积的各种液态物质, 高效通畅引流,‘零积聚’ 高负压将较大块、质地不太硬的残渣\分泌物分割塑型成颗粒状引出,不易发生堵管. 引流管外有医用泡沫材料PVA包裹,伤口周围组织/器官无法接触引流管,不损伤周围组织 PVA良好的透水性,不阻碍液体和小颗粒通过 引流区封闭,与外界隔绝,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压力均匀分布PVA表面,形成全方位引流 分区、分层应用VSD,并根据置管部位和引流情况决定拔管次序和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继发感染,使得濒临截肢的肢体得以保留并最大程度的恢复功能。 清创和应用VSD 创面清洁植皮 3个月后外形和功能满意 19岁 男性 绞肉机伤 开放性股骨骨折ⅢB 肌瓣覆盖坐骨神经和骨折端,分间隙置管和应用VSD 感染控制,创面愈合 显著促进创面循环 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创面水肿 促进肉芽组织形成 明显减少创面的细菌数量 调节细胞外基质合成 调节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与含量 促进组织细胞C-myc等基因的表达 抑制细胞凋亡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优点 注 意 事 项 不能提供血供,长时间覆盖于骨、肌腱、神经等组织上可 能会出现这些组织的坏死。 使用不当可能造成组织或间室压力增加,尤其在筋膜间隙 综合征切开减压时,禁止环形覆盖并持续强力抽吸真空。 在大量肌肉等软组织损伤、缺血、厌氧菌感染危险时、气 性坏疽开放截肢时、癌性创面、创面周围存在传染性湿疹 及存在与体腔相通的窦道时不宜单纯持续负压封闭。 结 论 *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 陈江海 充分引流 清除异物 更换固定 局部开放式灌洗 全身抗生素的使用 全身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长 增加病人痛苦 并发症多 伤残率高 费用昂贵 医护工作量大 多侧孔引流管 透性贴膜 医用泡沫PVA 1993年 Fleischman(德国)报道低负压状态可以促进创面的清洁。 Unfallchirurg 1993; 96(9): 488-92 1996年 Fleischman 肢体筋膜间隙综合征 Unfallchirurg 1996; 99(4): 283-7 1997年 Fleischman 急慢性感染创面的治疗 Unfallchirurg 1997; 100(4): 301-4 1997年 Mullner T 慢性放射性溃疡、褥疮 Br J Plast Surg 1997; 50(3): 194-9 1998年 Blackburn JH 皮瓣供区创面的治疗 Ann Plast Surg 1998; 40(5): 453-7 1999年 Meara JG 肢体脱套伤 Ann Plast Surg 1999; 42(6): 589-94 1999年 Obdeijn MC 胸外科和腹部外科 Ann Thorac Surg; 1999 68(6): 2358-60 多侧孔引流管 透性贴膜 医用泡沫PVA 开放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