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典当业的发端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据.pptxVIP

南北朝时期典当业的发端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据.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北朝时期典当业的发端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据.pptx

; 主讲人:危惊涛 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 湖北经济学院兼职教授 湖北省典当行业协会副会长 湖北楚华典当研究所所长 武汉金汇源投资集团董事长 ;目录;一、典当历史沿革及发展概要;(二)典当业的历史变迁;1、萌芽于西东两汉 到了汉代,作为充当社会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人们对货币需求越来越大,民间高利贷十分活跃。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西汉吴楚七国叛乱时,“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赍贷子钱。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关东,关东成败未决,莫肯与。惟无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三月,吴楚平。一岁之中,则无盐氏之息什倍,因此富埒关中。” 《汉书·贡禹传》云:“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一岁有十二之利。”又《汉书·食货志》合《王莽传》云“收息百月三???,如淳曰“出百钱与民,月收其息三钱也”。 由于两汉时期私人质贷行为已相当普遍,“以物质钱”的典当行为便在这种私人高利贷活动中正式萌芽。;“典当”一词最早连用,出现在南朝时期宋朝范晔所著《后汉书·刘虞传》: “虞所赍赏,典当胡夷,瓒数抄夺之” 说的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甘陵相刘虞奉命攻打幽州,与部将公孙瓒发生矛盾。刘虞打算把受赏之财质押给外族,却被公孙劫掠。 这是历史上最早把“典当”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加以记载。它表明我国典当行为至迟在汉朝就已出现,距今约1800多年(前206-公元220),当时就有了典当萌芽。 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秋根著《中国典当制度史》,他认为“……因春秋战国以来高利贷的发展,动产抵押借贷至汉代已相当普遍,南北朝时期虽有所进步,却并无本质变化。因此,很可能是典当业在汉代即已萌生”。又称“私人典当业”,从其业务形式来看,汉代时期便已产生了。 ;2、兴起于南北两朝 河南大学刘秋根《中国典当制度史》主张始于汉代; 近代杨肇遇《中国典业》、民国时期区季鸾《广东之典当业》认为产生于宋; 民国经济专家宓公干著《典当论》认为产生于南北朝。 最有力的证据便是正史里有明确记载的,见诸唐代李延寿所著的《南史·甄法崇传》一段文字: “法崇孙彬 ,有行业,乡党称善,尝以一束苎,就(荆)州长沙寺质钱,后赎苎还,于苎中得五两金,以手巾裹之。彬得,送还寺库,道人惊云:尝有人以此金质钱,时有事不得举而失。檀越乃能见还,辄以金半仰酬。往复十余,彬坚然不受。” 故事中“质”和“赎”就是一个完整的典当过程,典当物“苎麻”和“黄金”都能质(当)钱,其中的“寺库”,就是寺院仓库以施舍之闲资兼营典当的专门机构,也就是最初的“当铺”雏型。 ; ;据《魏书·释老志》和《洛阳迦蓝记》记载: 到北魏末年(公元543年)京师洛阳有佛寺1000多所,全国佛寺已达3万 余所,僧尼达200多万人,占当时我国人口数的10%。 由于南北朝的帝王不时有舍身事佛,并以钱赎身的举动,不仅使佛寺的地位 不断提高,而且也使佛寺的财富日益积聚。寺院经济空前发达,“十分天下 之财,而佛有七八”。 正因为南北朝时期的佛寺具备了日益雄厚的经济基础,由佛寺为主开设带有 慈善性质的典当业——“质库”就成为历史的可能。寺院香火鼎盛,财力日 增,遂以一部份余资向平民发放钱款,既有慈善济贫之誉,又可坐收息利, 客观上为典当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据《北齐书·后主纪》记载: 武平六年(公元575年),北齐境内发生火灾,百姓饥馑,齐后主诏令佛 寺“质库”救济流民,即是政府支持佛寺开办典当业的实证之一。 ; ; 其五,典当对象。 在唐代,不仅一般百姓生活中离不开典当形式的资金融通,就是属于士大夫阶层的清贫官吏、闲散文人于生活所迫,也要进僦柜押物换钱。 诗人白居易在《杜陵叟》一诗中写到: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是对当时农民为向政府缴纳租税、典桑卖地的真实写照。 诗人杜甫在《曲江》一诗中写到: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反映了他不得不常常典衣换酒的窘境。 诗人元稹在他追忆亡妻的《悼亡》诗中: “顾我无衣搜尽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也反映了他未显贵时常常上僦柜典当妻子嫁妆的情景。 白居易在《自咏老身示诸家属》一诗中还写到: “走笔还诗债,抽衣当药钱!”

文档评论(0)

189****03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