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伙伴关系历史复归析当前法俄关系.doc

特殊伙伴关系历史复归析当前法俄关系.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殊伙伴关系历史复归析当前法俄关系

“特殊伙伴关系”的历史复归——析当前法俄关系 毕洪业、贾少学   [内容提要] 以伊拉克危机为契机,针对布什政府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法俄两国关系经过冷战后的一段低潮后迅速升温,两国“特殊伙伴关系”重新复归。通过对法俄两国关系的历史考察和现实分析,我们认为新时期的法俄伙伴关系将更多受制于转型期的国际格局,特别是欧洲战略格局变化的影响,其前景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法国;俄罗斯;伙伴关系   [作者简介] 毕洪业,青岛建工学院社会科学系讲师,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贾少学,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200062。   自2000年下半年,特别是2002年伊拉克危机 爆发以来,针对美国布什政府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法俄两国从自身利益出发迅速拉近双边关系,使人们感到法俄两国历史上形成的“特殊伙伴关系”似又重新复归。 “特殊伙伴关系”的历史考察   法俄特殊伙伴关系由来已久。在历史上法俄就是盟友,法国常常借助俄国的力量来扼制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发展。这包括两国在“一战”时期的协约国和“二战”时期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协作。不过,法苏“特殊伙伴关系”的正式确定是在1958年戴高乐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之后。   在战后初期的美苏冷战中,法国对苏政策基本上被纳入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轨道。1958年戴高乐当选第五共和国总统后,针对当时国际形势提出了以谋求大国地位为核心的外交政策,其要点就是反对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主导地位,维护法国的独立主权,组织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抗衡的第三支力量,以实现法国的大国地位。戴高乐认为,鉴于法国不再是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对它要有利得多。[1]为通过改善同苏联的关系来抗衡美国,戴高乐在1959年11月的斯特拉斯堡演讲中明确提出了“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的构想,[2]并指出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法苏之间都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因此可以同苏联建立特殊伙伴关 系来反对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从而实现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后,从1963年开始,法国明显调整了对苏政策,由谴责、敌视转向缓和、谅解和合作。与此同时,苏联在赫鲁晓夫上台后,在“三和”路线的战略理论指导下,开始改变斯大林时期比较僵硬的外交政策,力图通过谈判和协商来调整苏联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以赢得时间扩充实力抗衡美国。苏联力图通过拉拢法国来分化美国主导下的西方阵营,以实现自己的对外战略。由此,法苏从各自的战略利益出发,频繁接触并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定。1966年6月,戴高乐应邀访苏,法苏发表了联合宣言,把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推向高潮。虽然这一时期两国关系受到了捷克斯洛伐克事件的影响,但自戴高乐后的法国历届总统基本上都把法苏特殊关系作为抗美、制德和推行全球政策的一张牌。   1969年蓬皮杜登上了总统宝座,作为戴高乐的忠实门徒和亲信,他坚决遵循戴高乐对外政策的主导思想,强调法苏合作和协调是法国的既定政策,保持法苏特殊关系是维护法国在东西方关系中特殊地位的重要条件。这一时期,随着苏联军事实力的增强,勃列日涅夫在“缓和”的掩护下对美推行积极进攻战略的同时,加速同西欧国家建立政治、经济关系,在美欧之间制造和扩大矛盾,以捞取政治和经济利益。继蓬皮杜之后,德斯坦入主爱丽舍宫,虽然在外交上他有别于戴高乐和蓬皮杜,执行的是“四海之内皆朋友”的“世界主义调和政策”,但依然继续执行同苏联保持“特殊关系”的政策,强调法苏合作是法国对外政策的不变因素,是国际缓和的重要条件。就在“中导危机”和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德斯坦明确表示“不赞成对苏联进行惩罚”,认为“从外交上孤立苏联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3]。对法国来说,保持法苏特殊关系是在东西方之间充当调停人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更是加强对 美地位,实现法国主导下的“强大的欧洲”的需要。   1981年,密特朗成为爱丽舍宫的主人。同前几任总统不同,密特朗在一定程度上与戴高乐的反大西洋主义拉开了距离。1983年,他鼓励联邦德国议会同意让美国在德国的领土上部署导弹。在对苏关系上,密特朗表现得较为强硬。从戴高乐到德斯坦,历任总统一直认为通往华盛顿的道路经由莫斯科,所以常常通过加强“东方政策”提高自己的地位,制约美国。密特朗却认为通往莫斯科的路经由华盛顿,所以常常通过加强“西方政策”来提高同苏联对话的地位。尽管如此,密特朗依然认为忘记没有法 苏特殊关系就谈不上法国在东西方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就不利于影响和牵制美国、制衡德国,所以还是十分强调法苏、法俄特殊伙伴关系。可见,作为苏联、俄罗斯的特殊伙伴,法国周旋于美苏、美俄之间,在沟通双方信息的同时也抬高了自己的地位。 新形势下特殊伙伴一度失和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力明显下降,已不可能也无意与美国进行全球对抗。由于俄罗斯地位下降和全球战略目标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