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石达工业异辛烷.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充石达工业异辛烷

3- PAGE \* MERGEFORMAT 16 3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3.1 项目名称、地点 项目名称:德昌县先锋生活垃圾填埋场应急整治工程(德昌县先 锋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 管理单位:德昌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 建设地点:项目位于四川省西昌市德昌县巴洞乡先锋村二队。项目地理位置及区位关系见附图1,项目外环境关系见附图2。 3.2 项目封场工程内容及工程投资 3.2.1 封场内容及规模 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是指填埋垃圾作业至设计封场标高或填埋场停止使用后,对填埋库区表面进行覆土或铺设防渗材料等防渗处理、地表水导流、填埋气体导排、场区绿化等工程的实施过程。 整个封场工程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 1)堆体整形 2)填埋气体导排系统 3)渗滤液导排与处理系统 4)终场覆盖系统 5)雨水导排系统 6)生态恢复系统 7)场区辅助工程等组成。 填埋场终场覆盖系统指的是垃圾填埋作业完成之后,在它的顶部铺设的覆盖层。填埋场的最终覆盖是填埋场运行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在终场覆盖系统实施时应考虑雨水的导排;渗滤液的控制;填埋气体的安全控制、导排;垃圾堆体的沉降和稳定性控制;终场后的土地恢复使用等等。 填埋场终场覆盖系统可以减少地表水渗入垃圾层,是减少和防止渗滤液产生的关键。而且填埋场终场覆盖还有导气、绿化、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隔绝垃圾与外界联系,在场区将不会再看到裸露的垃圾,填埋气将不再无序排放,抑制病原菌及其传播媒体蚊蝇的繁殖和扩散,提高填埋场周边生活环境质量; 2)改善填埋气部分无序排放的局面,填埋气体被导排处理,安全隐患得到解决; 3)减少雨水和外来水渗到垃圾堆体内,渗滤液产生量大大减少; 4)防止地表径流被污染,避免垃圾的扩散及其与人和动物的直接接触; 5)具有抵抗风化侵蚀的能力,同时具有自身的边坡稳定性; 6)为植被的生长提供土壤,植被将得到恢复,整个填理场被绿草覆盖,水土保持效果良好。昆虫种类、数量逐渐增多,鸟类时常在树木、花草中休息。土壤性质、结构得到改良。 3.2.3 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 工程建设总投资1286.68万元。 3.3 总图布置、劳动定员及生产制度 总图布置:项目位于四川省西昌市德昌县巴洞乡先锋村二队原德昌县垃圾填埋场厂区。项目主要为填埋场封场工程。 项目所在区域整体呈北高南低,自北向南依次为填埋库区、垃圾坝、渗滤液调节池。 表3.3-1 项目封场方案与目前实际建设情况对比表 项目 建设情况说明 目前实际建设情况 设计规模 进行封场工程 封场工程已按封场方案基本完成 填埋气体导排系统 设置导气井,设置导气井24座 实际建设20座导气井 渗滤液处置工程 利用原有7500m3渗滤液调节池 实际利用原有渗滤液调节池进行收集封场后参与渗滤液。尺寸为50×25×6m,容积约为7500m3,占地面积约为1250m2 封场系统 封场覆盖系统结构由垃圾堆体表面至顶部表面依次分为:基础层、排气层、防渗层、排水层、植被层 目前封场系统已完成基础层、排气层、防渗层、排水层;仅剩植被层 排水系统 包括三部分:场外截洪沟、场内库区排水边沟,以及马道内侧排水明沟 实际已按照建设方案进行修正,并已经完工 3.4 主体工程设计 封场工程主体工程主要建设流程如下图: 图3.4-1 封场工程主题工程流程图 3.4.1 垃圾开挖与回填 抛削垃圾必须确保堆体稳定和作业安全,抛削全过程必须有人旁站指挥。垃圾开挖整形过程中,在开挖作业面和卸料处设置喷雾除臭设施,控制臭气和扬尘。垃圾开挖应避免雨天作业,分层对垃圾体进行挖削,尽量避免推移修坡。挖削应从上往下、从里到外,并逐层进行,每次挖削厚度不大于 0.8m,抛削垃圾应及时运往场顶部区域或坡脚分层堆填。 分层堆填厚度不宜大于 1m,压实后堆体压实密度应大于 0.8t/m3。垃圾堆体碾压按先上后下次序反复进行,一般 3~4 次。整形后坡面不得形成凹面,坡面平整度宜控制。 3.4.2 堆体整形设计 设计边坡按1:3比例放坡,每升高5米设置一马道,马道宽3米;此外根据库区现状,对坡度陡于1:3的坡面,按1:3坡度进行抛削和放坡相结合,坡脚位置堆填结合用地边界进行确定;对坡度缓于1:3的坡面和场顶区域,以少量削、填结合方式进行整形,尽量在小区域范围内实现挖、填垃圾平衡,以降低工程量。 为防止垃圾堆体滑移,垃圾坝顶边线退后5m开始放坡。堆体整形完成后,起坡高程为1387.0,最终填埋至1441.0,堆体最大填埋高度为54m;共设置两处平台(高程1402~1405、高程1439~1411),为保证雨水导排顺畅,平台堆体坡度不应小于2%。 填方区垃圾应进行分层压实处理,每层垃圾摊铺厚度不宜超过60cm,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