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口保卫战-(精选·公开·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沽炮台保卫战 大沽炮台背景 天津历来是是北京的门户,而大沽海口则是津门海防的要隘 大沽炮台位于塘沽区的东沽 大沽口炮台成为我国近代史上两座重要的海防屏障之一。 第一次大沽口战役 第二次大沽口战役 第三次大沽口战役 第四次大沽口战役 战役 第一次大沽口保卫战 时间:1858年 作战双方:中国与英、法 5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口炮台,清守军将士奋起反抗,击沉敌战舰4艘,毙敌近百。当敌接近炮台时,守台清军冲出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但手握兵权的直隶总督谭廷襄竟弃军先逃,致使守军士气大挫,后路驻军不战而溃,两岸炮台终为联军所占,守台清军先后牺牲300余人。 过程 结局 英法帝国主义第一次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北方大门,迫使清政府同沙俄、美国、法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并约定第二年正式换约。 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 海战起因 1858年6月(咸丰八年),签订了《天津条约》,并约定第二年正式换约。 英、法等国政府对从《天津条约》获得的权益并不满足 1859年6月 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爆发 双方兵力 中国 清军防守大沽口的主要是僧格林沁、胜保等率领的满蒙军队 主要部署:大沽南北炮台、 新河、新城、双港、天津、营城、北塘 僧格林沁与直隶提督史荣椿亲自坐镇大沽南炮台 英、法 中国蒙古贵族出身的清军大将。科尔沁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人﹐博尔济吉特氏。他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道光五年(1825)袭科尔沁郡王爵﹐历任御前大臣﹑都统等职。 海战经过 1859年6月17日 侵华英军海军司令布 率领舰队到达大沽口外,进行挑衅 18日下午乘风潮之势直入白河内 20日,英、法、美三国公使到达大沽口外,与先期到达的联军舰队会合 6月25日黎明,英、法侵略军向大沽发起攻击 结局影响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 英侵华舰队司令贺布受重伤。清军阵亡38人,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在战斗中壮烈殉国。 舰队司令贺布少将“认为他已稳操胜券” 僧格林沁“该夷此次之败,率因骄傲欺敌。其意以为炮台营垒,垂手可得,水战失利,继之步卒。是该夷不信中国敢于一战” 殉国烈士 第三次大沽口保卫战 时间:1860年8月 作战双方:中国与英、法 经过:不敢正面进攻,而首先在防务空虚的北塘口登陆,先后占领了新河、军粮城、塘沽,使大沽口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随后在炮火的掩护下,开始进攻大沽口炮台 第三次大沽口战争打得异常惨烈,炮台守军在乐善指挥下,浴血奋战、顽强抵抗,“自卯时至午时,奋力抵御三时之久”。但最终难敌左右两面的夹攻的兵力,守军官兵大部牺牲,大沽北岸炮台陷落,乐善殉国。 一只铸造于清光绪十年(1884)的古铁钟,非常显眼。看一侧的介绍,它是为纪念抗击英法联军殉国的将军乐善而铸,原本挂在天津塘沽大口炮台上,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被英国海军掠夺,之后被当作战利品运到了英国,一直挂在英国南部海港城市朴茨茅斯的维多利亚公园里,以纪念在大沽战役和攻打北京战死的英国侵略军的士兵。在流失海外105年后,经中英有关部门及各界友好人士的共同努力,大沽铁钟于2005年6月初重归故里。 直隶总督恒福又不战交出南炮台,使英法联军得以迅速深入,接着,天津陷落、通州陷落,圆明园被毁,最终北京陷落。于是,战争的结局就是签订更苛刻的《北京条约》,而大沽炮台也被英、法分别占领达5年之久。 结局 第四次大沽口保卫战 时间:1900年 背景: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过程:六月上旬各国军舰二十多艘集结大沽口外,联军向大沽口炮台守将、天津镇总兵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限令他在十七日二时前交出炮台 罗荣关慷慨陈词:“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 过程 侵略军在沙俄海军将领海尔德市布兰特的指挥下发起进攻。 经过六小时激战,击毙击伤侵略军255名,击沉击伤敌舰六艘。 由于清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守台将士虽浴血奋战,终因兵力悬殊,弹尽援绝,守军将士近干名英勇殉难。大沽炮台也随之陷落,罗荣光在率部冲杀中壮烈殉职。 结局 由于大沽口炮台的失守,导致天津、北京相继沦陷,清廷被迫同俄、英、美等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在军事上,强迫清廷允许各国在使馆区驻军,中国人不得在使馆区内居住,并将大沽及北京至大沽沿路的各炮台一律拆除……。于是,依照屈辱的《辛丑条约》,大沽炮台在1901年被强行拆除,只剩遗址。 大沽炮台沦陷当天照片 综述 四次大沽口之战除了第二次获得胜利外,其他均以失败告终。 大沽口炮台的最后被迫拆毁并不能抹杀中国军民英勇顽强,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大沽口的历史,实际上是在用鲜血书写一个国富才能兵强兵强才能国安的道理。但也反映出伟大的中国人民从古至今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文档评论(0)

夏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