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而第一的讲义
《学而第一》讲义
《学而第一》讲义
施百忍
内容提要:本篇首言为学的起点为“悦乐君子”,进而讲述为学的方
向为孝悌仁爱。在学问的建立中,必须注意个人的反省,习气的转化。
只有看清自我的遮蔽,才可能去蔽存真;只有做好第一因,才可能收
成好结果。此时,与情性相应的礼使我们看到了公共理性的重要,义
的适宜也使人我之间的关系转向了良善,义、礼遂成为社会诚信与和
谐的基础。最后,着重讨论了为学的态度:学问贵真,人文日新。
主要人物: 有子、曾子、子夏、子禽、子贡。
1·1子1曰:“学而时习2之,不亦说3乎?有朋4 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5,不亦君子乎?”
【注】
1子:对自己老师的尊称,后人称其先师之言,则以子冠氏上,所以
明其为师。若非己师而称他有德者,则不以子冠氏上,而直言谋子。
如孟子、荀子之类。《论语》是孔门弟子记录孔子言说的话语录,即
“子曰”,白话为“先生说”,按习惯的说法,我们称 “子曰”为 “孔
子说”。
2时习:从浅处讲指按时学习,被动为人;从深处说指生命顿悟后的
学习,自觉为己。
3说(yuegrave;):同 “悦”。高兴;喜悦。
4有:助词。名词词头,多用在国名、族名、物名之前。如在虞、夏、
殷、周等国名前加 “有”字,而说有虞、有夏、有殷、有周。此处之
“有朋”,即属此类。
5愠(yugrave;n):含怒;怨恨。
【记】本章看似平易,却不平常。在我看来,理解开篇第一章应放在
《论语》语境中。第一句话的关键词是“学”、“时”、“习”以及“悦”;
第二句话的关键词是 “朋”、“远方”以及“乐”;第三句话的关键词
是“知”、“不愠”以及“君子”。将这三句话后面的关键词连接起来,
为 “悦乐君子”。下面先厘清这几个关键词的所指。
学,《说文》:觉悟也。本作 “敩”(xiagrave;o),受教传业的意思。
习,古文为上下结构,上 “羽”下 “日”,意思是白日里的鸟儿在学
飞翔,或白日里飞翔的鸟儿。遂有学习、复习、温习等义。时,即光
阴;岁月。大家知道,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
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年七十三岁。总结自己的人生
经验,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2 ·4)
在短暂又漫长的人生中,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亦不足畏也已。”(《子罕》9 ·23)又说:“年
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阳货》17·26)可见,孔子视四十岁
为人生成败的关键期。其外,面对有限的生命,孔子发出了先知的觉
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9 ·17)从
这句话的表象来看,眼前的一切似乎没什么变化,但变化即在瞬息间。
如何让这稍纵即逝的变易留住呢?吊诡得很。然而,答案就在这句话
本身——学而时习之。因此,准确的讲,时即当下,当下即时。
朋,古代以贝为货币,一般认为两贝为一朋。故有相同之义,如同门,
同志。远方,有两层含义:一、指地域上的遥远;二、指时间上的久
远。结合《泰伯》、《尧曰》的相关章节来看,“有朋自远方来”是指
孔子上承尧、舜、禹禅让天下的精神,乃至整合了周代开国之君的德
政仁心,创化为文化传统的觉解,显示出以人文化成天下的决心。
知,指知命,知礼,知言。(《尧曰》20·3)也就是自觉的文化使命,
自觉的文化精神,自觉的文化对话。
悦乐君子,指文化的境界。
接着,我们再根据《论语》的语境来理解本章的意涵。
前面说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9 ·17)
孔子在川上的困境与觉悟,我们可以从其它地方参考:一、楚狂接舆
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
得与之言。(《微子》18·5)这句话讲从政者德的衰弱,简直到了无
可救药的地步。二、(1)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
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
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阳货》17·5)(2)佛肸召,子
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
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
而不食?”(《阳货》17·7)这两段话讲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宪
问》14·38)的用世精神。三、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