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寄生虫病毒.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源性寄生虫病毒

案例讨论三 食源性寄生虫病 陆 博1011112086 单前前1011112087 沈 骏1011112088 姜明瑞1011112089 钱锦宏1011112477 本案例涉及到的寄生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 并殖吸虫病 下面有请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对本案例中的两位患者做具体讲解! * * 华支睾吸虫病 (Clonorchiasis)是由中华 分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Cobbold, 1875) Looss, 1907]成虫寄生在人体的肝胆管内 引起的,又称肝吸虫病中华分支睾吸虫简称 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liver fluke)。   本虫于1874年首次在加尔各答一华侨的 胆管内发现,1908年才在我国证实该病存在。 1975年在我国湖北江陵西汉古尸粪便中发现 本虫虫卵,继之又在该县战国楚墓古尸 见该种虫卵,从而证明华支睾吸虫病在 我国至少已有2300年以上历史。 形态:成虫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端钝圆, 状似葵花子,体表无棘。虫体大小一般为 10~25×3~5mm。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 前者位于体前端,后者位于虫体前1/5处。消化道简单, 口位于口吸盘的中央,咽呈球形,食道短,其后为肠支。 肠支分两支,沿虫体两侧直达后端,不汇合,末端为盲端。 排泄囊为一略带弯曲的长袋,前端到达受精囊处,并向前端 发出左右两支集合管,排泄孔开口于虫体末端。雄性生殖器 官有睾丸1对,前后排列于虫体后端1/3,呈分支状。两睾丸 各发出1条输出管,向前约在虫体中部汇合成输精管,通储 精囊,经射精管入位于腹吸盘前缘的生殖腔,缺阴茎袋、阴 茎和前列腺。雌性生殖器官有卵巢1个,边缘分叶状,位于睾 丸之前,输卵管发自卵巢,其远端为卵模,卵模周围为梅氏腺 。卵模之前为子宫,盘绕向前开口于生殖腔。受精囊在睾丸与 卵巢之间,呈椭圆形,与输卵管相通。劳氏管位于受精囊旁边, 与输卵管相通,为短管,开口于虫体背面。卵黄腺呈滤泡状, 分布于虫体的两侧,在腹吸盘向下延至受精囊的水平线,两条 卵黄腺管汇合后,与输卵管相通。 虫卵形似芝麻,黄褐色, 一端较窄且有盖,卵盖周 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 另一端有小瘤。卵甚小, 大小为27~35μm×12 ~20μm。从粪便中排出 时,卵内已含有毛蚴。 致病机理   被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的肝胆管,其病变程度 因感染轻重而异。轻者感染虫数少,从几条至几十条,肉眼 未见明显病变。重者感染虫数多至数千条,病变明显。华支 睾吸虫病的危害性主要是患者的肝受损。病变主要发生于肝脏 的次级胆管。成虫在肝胆管内破坏胆管上皮及粘膜下血管,并 将血液摄进消化道,一般认为血液是成虫的主要营养来源。虫 体在胆道寄生时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等因素作用, 可引起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超敏反应及炎性反应,出现胆管局限性的 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病理研究表明:受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胆管呈腺瘤样病变。 感染严重时在门脉区周围可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的萎缩变性,甚至形成胆 汁性肝硬化。由于胆管壁增厚,管腔相对变小和虫体堵塞胆管,可出现胆管炎、 胆囊炎或阻塞性黄疸。由于华支睾吸虫占住胆管,肝管上皮增生、纤维化,使得 管腔变窄,胆汁流出不畅,往往容易合并细菌感染。胆汁中可溶的葡萄糖醛酸胆 红素在细菌性β-葡萄糖醛酸苷酶作用下变成难溶的胆红素钙。这些物质与死虫体 碎片、虫卵、胆管上皮脱落细胞构成核心,并形成胆管结石。因此华支睾吸虫感 染并发胆道感染和胆石症的报道很多,胆石的核心往往可找到华支睾吸虫卵。病 理解剖与手术所表明胆囊炎、胆石症中有相当大的比例存在华支睾吸虫感染。华 支睾吸虫病的并发症和合并症很多,有报道多达21种,其中较常见的有急性胆囊 炎、慢性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肝胆管梗阻等。此外,有报道华支睾吸虫的 感染可引起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而致癌变,主要为腺癌。成虫偶尔寄生于胰腺管内, 引起胰管炎和胰腺炎。 临床表现 华支睾吸虫的致病力不强,是否出现症状与寄生的 虫数及机体的反应有关,潜伏期1~2个月。轻度感染时不表 现症状或无明显症状,重度感染时才出现症状。急性期主要 是过敏反应和消化道不适,包括发热、胃痛、腹胀、食欲不 振、四肢无力、肝区痛、血液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但大部分患者急性期症状不很明显。临床上见到的病例多为慢性期, 患者的症状往往经过几年逐渐发展,慢慢出现,一般以消化系统的 症状为主,疲乏、上腹不适、食欲不佳、厌油腻、消化不良、腹痛、 腹泻、肝区隐痛、头晕等较为常见。常见的体征有肝肿大,多在左 叶,质软,有轻度压痛,脾肿大较少见。严重感染者伴有头晕、消 瘦、浮肿和贫血等,在晚期可造成肝硬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