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7.16中医全科医学概论.ppt

  1. 1、本文档共1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7.16中医全科医学概论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 第二章 中医全科医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中医全科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中医全科医学的医学观 第一节 中医全科医学的哲学基础 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二、传统生物医学的哲学思想 三、新兴全科医学的哲学思想 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一)元气论的本体观 (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三)阴阳五行学说的方法论体系 (一)元气论的本体观 1、元气论是中医本体论的主要内容 2、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1、元气论是中医本体论的主要内容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范畴 原型:可感知的大气、水汽、云气及它们的冷暖、晦明的变化和生命体内的气息; 把一切无定形而可感知的物质形态,如气味、颜色、声音等,都看做是气的变态。 1、元气论是中医本体论的主要内容 《内经》明确提出气是世界的本原,是构成万物的基始。 《难经》:“脉有根本,人有元气” 东汉王充《论衡》“万物之生,皆禀元气”,“元气,天地之精微者也” 1、元气论是中医本体论的主要内容 “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摁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素问·天元纪大论》引《太始天元册》语)。《 2、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1)奠定了人体物质一元论的医学模式 气一元论认为: 构成世界万物的气是整体无形的; 构成人体生命之本的气是整体无形的; 人体为有机的统一整体; 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气的连续性和渗透性是天人之间联系和作用的媒介) 1)奠定了人体物质一元论的医学模式 社会因素以及五态,七情等精神心理因素对人体有重大影响 把人与自然、社会以及精神因素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观察疾病的思想 ———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2、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2)气作为人体的基本物质,是有机的,其有机性在于物质和功能的不可分。 医学将人体结构看成是一种活的、动态的“气化结构”。 2、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气是人体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生成的条件; 以气的升降出入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人的生命为气化构成的; 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变化所产生的各种生理功能性变化; 气化结构除有形的外,大量为功能的、过程的、无形的。 2、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3)气作为人体基本物质的一元论和有机论自然导出人体的整体观,使中医以整体思维方式认识和治疗疾病。 整体分化出部分,整体产生部分,整体有不能用部分及其相加之和来说明的东西; 人在本质上是不可分解的,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整体关系失调而致,阴阳失衡、气机失调都是从整体上把握病机。 证—整体反应性 (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1、“天人合一”是中医学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2、“天人合一”自然观对中医学的影响 1、“天人合一”是中医学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天人关系—中国古代哲学与科学共同关注的问题; 《素问·气交变大论》: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 《素问·生气通天论》: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1、“天人合一”是中医学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中医除了认为人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外,还特别强调人与天地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将人与自然视为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天人合一”自然观对中医学的影响 最彻底的整体观,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置于世界万物的总联系网中加以考察和认识,从而为中医学的病因学、养生学、治疗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顺应自然,法天则地。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 (三)阴阳五行学说的方法论体系 1、阴阳学说对生命的诠释 阴阳,古代哲学范畴,揭示了世界物质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 《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人体是一个充满阴阳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 1、阴阳学说对生命的诠释 提出了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准以及维系健康的重要原则,为中医养生治病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则。 《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2、五行学说与中医人体的动态结构 “五行”,中国古代动态哲学中的范畴。源于殷商时代的五方观念,之后五材说。《尚书· 洪范》: 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爰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2、五行学说与中医人体的动态结构 《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阳而已也。“ 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各种生理病理现象,构建人体框架的有效工具。 2、五行学说与中医人体的动态结构 1)五脏配五行 五体、五官、五志,以五脏

文档评论(0)

tianebandeya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