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儿童常见传染病
儿童常见传染病识别及预防
王团
儿童常见的传染病的种类
呼吸道:麻疹、风疹、猩红热、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结核等
消化道: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病等
手足口病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1-5岁)发病为主。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多在发病1-5天)无菌性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手足口病
主要病毒为EV71、柯萨奇16
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药物具有抗性;
75%酒精和5%来苏儿(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
手足口病感染源及感染途径
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内衣,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手足口病流行特点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较为少见;
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学校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手足口病的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患病儿童临床症状痊愈后1-2周复学。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手足口病的预防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手足口病识别
皮疹特征:
白色软疱,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四不像: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特征。
手足口病识别
近年来不典型手足口病较多,皮疹、症状皆不典型。皮疹多为隐于皮下的红点,且出诊部位可见于全身各处,尤其为手腕、前臂、足踝、小腿、面部,症状可有感冒流涕、呕吐、精神差、惊跳等特殊表现。
手足口病识别
不典型的口周疱疹
典型的口腔疱疹
危重手足口病早期识别
大多手足口病患儿均为普通病例,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危重病例极少,多在发病1-5出现危重表现。
危重症的早期表现:精神差,嗜睡、抽搐、呕吐,持续高热(39 ℃)不退,睡觉惊跳,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化验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血糖升高等。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合膜炎、科氏斑及皮肤斑丘疹。
传染源:人类为麻疹病毒唯一宿主,发病前2天(潜伏期末)至疹后5天内具有传染性,前驱期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也可经接触被污染的生活服用品在短时间短距离起到传播作用,引起感染。
麻疹特点
麻疹潜伏期7-21天,多为9-14天,曾用被动免疫制剂预防,或过去曾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发病者,潜伏期可延长至3-4周。
麻疹病程常表现分为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三个阶段。
前驱期称出疹前期,主要临床特征 :约3-4日。主要表现为发热(38-39度以上),伴有怕光,流泪、流鼻涕和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与患感冒相似。传染性强。
出疹期:3-4天,体温升高至顶峰。出疹,顺序: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其他症状如咳嗽加重、眼结膜充血。同时在口腔粘膜上有白色斑点,大不不等,为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