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泥鳅水花两种不同池塘培育习惯的效果比较-畜牧渔业论文
台湾泥鳅水花两种不同池塘培育方式的效果比较-畜牧渔业论文
台湾泥鳅水花两种不同池塘培育方式的效果比较
张立坤1,李中科2,薛建民3,邵泽轩3,李瑞达3,王相盼3,黄金义3,闫保国4,田洋2,王钟强2
(1.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河北 秦皇岛 066200;2.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 石家庄 050035;
3.衡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 衡水 053000;4.石家庄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摘要:2015-2016年进行了台湾泥鳅池塘苗种培育试验,采用了肥水下塘和清水下塘两种放养方式,经30 d的养殖,苗种规格达3~7 cm,清水下塘成活率较高且稳定,为30%~35%,而肥水下塘成活率相对较低,为20%~25%。
关键词:台湾泥鳅;鱼种培育;不同方式;成活率;效果比较
台湾泥鳅由于具有温顺、胆大而且食性广、生长快、抗逆性强等优点而成为近年北方地区新兴的养殖品种。但是苗种从南方调运又存在运输时间长、成本高、成活率不稳定等问题,北方地区自己培育苗种往往水花培育成活率普遍较低,针对这个问题2015-2016年我们进行了肥水和清水两种不同方式的池塘苗种培育试验研究,现将我们养殖试验过程中采取的技术措施、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加以总结,以期对苗种繁育场及广大养殖户提供帮助。
1肥水下塘
1.1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是泥鳅苗种培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彻底杀灭水体中细菌、蜻蜓幼虫、昆虫、蜈蚣、杂鱼。消毒时间在放苗前10 d左右。池塘规格0.13~0.2 hm2,保留淤泥10~20 cm。池塘消毒采用两种方法:(1)带水清塘:水深30~40 cm,用生石灰1 500~2 5250 kg/hm2或漂白粉225 kg/hm2。(2)干法清塘:用1 500 kg/hm2生石灰,挖坑溶化后全池泼洒。
1.2水花放养规格及密度
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水花放养效果对比试验:苗种规格分别为破膜后2.5~3.0 d(水花上浮平游苗)、5 d、7 d的幼苗,经过1个月养殖后,出池总数量各有高低,成活率没有明显区别,水花放养密度在450万~600万尾/hm2左右。
1.3蓄水施肥
5月中旬,水温20 ℃以上时,在放苗前5~7 d,培苗池加水40 cm左右。泼洒发酵腐熟后的鸡粪做基肥,用量3 000~4 500 kg/hm2。
1.3.1池水肥度透明度控制在20 cm左右,水色为茶褐色或淡绿色,此时藻类品种多以褐藻和绿藻为主。
1.3.2轮虫密度与水花下塘时间肥水后5 d培养的轮虫繁殖接近高峰时水花下塘。轮虫密度每毫升60个以上。
1.4微粒饲料投喂水花下塘6~7 d后,根据轮虫密度与苗种设施情况开始转投微颗粒饲料,微颗粒饲料使用甲鱼或鲤鱼破碎料。
2土池清水下塘
2.1清塘与水源
池塘底泥基本全部清除。水源为150 m深井水,每个养殖池面积0.13~0.2 hm2,水深04 m,进水后曝气2~3 d。 每个池塘设增氧机1台。
2.2水花规格与放养密度
选择破膜3 d的开口苗;放苗密度525万尾/hm2。
2.3饲料投喂
2.3.1饲料与投喂量鳅苗下塘后,前期每天早、晚泼洒豆浆两次,投喂量45 kg/hm2·d,每天投喂乳酸菌软苗种开口料3次(5:00、11:00、19:00),每次投喂7.5~15 kg/hm2,池边适量多泼洒一些,每次投喂时间1小时,持续投喂8~10 d;随之改为直径0.3~05 mm软饲料;体长达到2~3 cm时,改为直径为0.5 mm软颗粒饲料,投喂量每次30~45 kg/hm2;当体长为3~5 cm后,投喂鲤鱼粉碎料。
2.3.2注意事项泥鳅在体长1.5~3.0 cm时是死亡高峰。此时的泥鳅肠道发育还不健全,处于转换肠道呼吸阶段,管理不当易造成大批死亡。为了提高苗种成活率,科学投喂至关重要。
泥鳅苗种培育阶段,人工饲料要事先用水浸透。2015年在衡水站发现部分鱼苗腹部朝上,解剖肠道有积食现象,出现积食情况后,陆续出现死亡现象。2016年采用乳酸菌软颗粒饲料,有效地避免了积食现象的发生。
泥鳅苗体长在1.5~3.0 cm阶段时,投喂人工饲料前适当投喂些枝角类,也能有效地避免抢食人工饲料过饱而造成积食现象。
3池水调控
3.1适时加注新水
主要依据水色、透明度适当换水。每次换水不超过15 cm,避免水质变化过大,引起鱼苗应激反应。透明度保持20~25 cm。
3.2光合细菌使用
每隔10 d泼洒一次,菌种密度(1~2)×108个/mL,按5.0 mL/L剂量,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3.3增氧
保持池水充促的溶氧,视天气情况适时开机增氧。
4病害防治
在培苗过程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