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集团及控制上市公司内部财务控制的研究.doc

民营企业集团及控制上市公司内部财务控制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营企业集团及控制上市公司内部财务控制的研究

民营企业集团及控制上市公司内部财务控制的研究   【摘 要】 近几年民营企业集团及控制上市公司发展迅速,在规模扩张、多元化经营等方面都得到了超常规发展,但由于民营企业集团是一个企业群体,具有更为复杂的财务关系,构建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成为维护各方利益、减少内部财务矛盾、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民营企业集团; 控制上市公司; 内部财务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9-0078-04   一、民营企业集团及控制上市公司财务关系分析   近几年民营企业集团及控制上市公司发展迅速,在规模扩张、多元化经营和投资、科技更新等方面都取得了超常规发展,成为我国新兴经济结构中引人注目的一份子。也由于规模的快速扩张,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等情况的大量出现,带来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对民营企业集团及控制上市公司在内部财务控制、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对于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民营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具有较为松散的一面,它是由有控制地位的母公司为核心、网络式发散出以控股子公司、参股关联公司及相对独立的由企业家控制的其他企业或组织构成的企业群体,其财务关系的实质是以资本关系为纽带,各自相互独立核算的法人及其他组织形成的财务关系的集合体,财务关系更为复杂。民营企业集团以资本、商务协作、核心技术或管理优势为契合点与集团成员形成多层次经济利益组织结构,组织成员通过集团内部契约关系和明确的产权关系进行维系。对于民营企业集团及控制上市公司而言,由于不是一个法人组织,各自为配合其战略目标实现而采取的财务管理理念及控制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的目的是确立集团母公司的战略核心地位和牢固的财务关系,保证其在控制上市公司获取利益最大化并实现财务监督有效性;而对控制上市公司而言,其独立法人的自我发展战略、自我价值最大化则成为内部财务控制目的首选。由此,双方会针对许多财务问题发生分歧并导致内部财务控制需求不同。比如投资,双方会在投资方向、时间、规模、收益、风险等方面考虑不同,并且由于控制上市公司的对外投资属于企业集团的对外再投资,因而会给集团带来新的风险,对不确定性的担忧使得企业集团会对控制上市公司的对外投资有限制性的想法及对投资项目过程有监管的需求。又如融资,控股上市公司若采取大规模负债方式进行,势必产生财务风险,影响集团公司利益,双方对融资渠道、规模、用途、效益及偿还能力等方面的考虑也会不同,有时也会因为财务困难而出现相互侵占资金或利益的情况。   民营企业集团近年来创造了一个个财富神话,因做大投资的冲动及非凡的卓识使得财富的超常规增长远远超过了正常的积累速度,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民营企业集团特有的组织形式(非法人经济联合体),经营规模又比较庞大,形成了一个非独立核算的特殊会计主体,主要通过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对组织所属成员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进行反映,可能会由于鞭长莫及、财务信息不对称,加上内部管理制度和理念的缺失,尤其是内部财务控制体系设计或运行的缺陷,对所属控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反馈会有所欠缺,甚至埋下财务风险隐患。对财务关系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协调,尽力减少内部财务矛盾成为企业集团及控制上市公司财务内控的重要任务。   二、民营企业集团及控制上市公司财务内控现状实证分析——以财政部会计司“上市公司2012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为例   财政部近年来相继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其间大量关于内部财务控制的要求,其目的在于为企业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维护财务安全、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指导和制度保障。同时,证监会也高度重视上市公司内控建设,早在2006年上交所就发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对上市公司提出了更加严格的内控监管要求。这些文件的重要性非同小可,很多人将其比作《萨班斯法案》的中文版。   2013年8月31日,财政部网站发布了我国“上市公司2012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资料显示,上市公司披露内控评价报告从2008年的1 076家,至2012年增加到2 244家,占沪深交易所2 492家上市公司的90.05%,内控效果持续向好。但2012年有8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内控重大缺陷,民营企业集团背景占5家,比例为62.5%;3家上市公司的内控评价结论为无效,民企集团背景占2家,比例为66.7%。如表1所示。   有1 532家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比例为61.48%。其中1 506家(占比98.30%)内控审计结论为标准无保留意见;非标准意见26家,22家(占1.44%)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4家为否定意见,民营企业集团背景有1家,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