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说明书
如果允许我冒昧言说,孙绍振老师的《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其实就是文本的细读思维展示,每一种思想,每一种策略,每一个具体方法,无不显示出孙老师解读思维的风格、风范与风度。
一、分析的思维取向。
1.所谓多元解读,不是绝对自由的,应该是以文本主体和读者主体的历史性结合为基础的。而这种解读的多元性,是应该以一元为基础的。多元解读,不能以歪曲特定历史内涵为代价。(修订前言:P3)
【孙老师的解读思维一直是处于惊醒状态,是一种客观状态,一种唯物的心态,多元解读其实是一元解读。这给很多“解读”迷茫的老师一种警示:解读应该尊重历史、文本,而非完全自由。另外,对于“文本主体和读者主体的历史性结合”,我也深有感触。当文本与读者真是相遇时,是一种机缘,一种公平,一种尊重事实基础上的思维对话,没有强权,没有主次,目标是融合发展。】
2.解读文本还是从文本出发进行分析为上。在文本以为强加任何东西都是对自己的误导。从理论上来说,不管读者主体多么强势,还是要尊重文本主体的。(修订前言:P9)
【其实,孙老师这里表达的还是第一句理念。但是这句却更具体的呈现他的解读立场和价值取向:正确的解读是“文本”立场。其他一切都是附属品,什么由一篇带多篇,由一木想到森林,这种思维扩展都是读者强势的表达。甚至近来有一种解读倾向,游离于文本谈主题,谈类主题。如《哪吒闹海》的教学,不尊重教材文本,非要用《封神演义》中的文本来取代,显示教者的“专业”;有的言称教材有问题,可以一读而过,甚至不教,显示教者的“权威”;有的跳出教材,谈神话、英雄……这些都应该是脱离孙老师所指的“文本细读”旨意,不理文本还何谈细读。这是思维的误区。】
二、分析的思维策略。
3.夏日,这么不受诗人喜欢,没有多少诗化的语言和想象,这很值得人们深思……如果讲生命的舒适,夏天绝对不亚于春天,但是在诗歌中,夏天就不如春天那样得宠……这也许可以用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的错位来解释。错位的幅度越大,审美价值越升值。(自序:P4)
【错位解读,这是一种解读策略,也是一种思维路径,当文本审美与实用错位越大时,其思维叉脚也就越大,甚至是两个方向,这样矛盾的冲击力越大,造成的震撼效果越明显。】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赏析文章说,“比喻很巧妙”,巧在哪里?用还原的方法,首先要问,“二月春风”原来是不是“剪刀”?当然不是,不是剪刀,却要说它是剪刀,就有两种可能。第一,是歪曲了……第二,肯定它是艺术的……第三,本来“春风”是柔和的,温暖的,一般不大好用剪刀来形容的。(自序:19)
【还原法,这是另一种解读思维。从来没有想过“剪刀”能如此还原,让生活的单调、贫乏与文学艺术进行对比:生活就“相形见拙”了。用拙衬慧,用俗映雅,这就是艺术手法,就是解读思维的魅力。】
5.一般情况下,作品之间缺乏可比性,需要相当高的抽象能力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可比性。但是题材同类的作品有现成的可比性,这就为我们进入分析提供了有利条件。……没有参照系,孤立地考察任何事物,都是难以讨好的。……最简单的比较,就是同类比较。(p43)
教师要有起码的科学的抽象能力,从操作角度来说,就是提高可比性,把本来不可比的,提高层次,成为可比的。最基本的,就是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的抽象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能在相同的文章中发现不同的东西,在不同的文章中发现相同的东西,才能进入具体分析的境界。否则就只能在形象表面,甚至外面徘徊。(p97)
【比较法。这为解读文本提供了另一条路径,但是比较也有多种,同类比较是通用的,是有可比性的,但对于“缺乏可比性”的文本如何比较呢?孙老师也没有明确呈现,但孙老师提供了一个思维策略:“需要相当高的抽象能力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可比性”,任何一个文本不存在“没有可比性”,只存在没有找到可比性,这就是“参照系”。文本的参照系有显性与隐性之别,有解读思维的常规与创新之别,用常规的思维解读超常规的文本,肯定是无法找到可比性的。目前我无法达到这种境界,但我会努力去寻找“不同类”文本中的“同类”参照系。】
6.真正的人文精神,是在作品之中的,不是在文本之外的。把文本当中潜在的人文精神分析出来,是语文教师艰巨的任务。因为,越是伟大的作家,越是深刻的倾向,往往越是隐蔽的,有时,就潜藏在似乎平淡的、并不见精彩的子句中。一般读者,常常视而不见,而解读的功夫就在这些地方,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
光是在字句上理解人文精神是不够的。课堂上要求的真正意义上的具体分析,以及在看来平淡的地方分析出深刻的内涵来,是需要真功夫的。要从字里行间揭示出来才算到位,要从作品中、从文本中分析出来,才是活生生的。(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