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文化中的认同性问题探究-温州大学学报.PDF

媒体文化中的认同性问题探究-温州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媒体文化中的认同性问题探究-温州大学学报

第 29 卷第 5 期 温 州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20 16 年 9 月 Vol 29, No 5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Sep, 2016 媒体文化中的认同性问题探究 黄海英 (新疆财经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摘 要:媒体文化是一种高度参与式的活动形式,它以一种非直观的方法引导或培养人们在言语、行 为和创造力上的潜质,塑造个人或某个社会群体的认同性。在媒体文化时代,认同的焦虑感与渴望得 到认同的意识相伴而生;虽然认同性会产生不稳定或消失的状态,但是媒体文化中的图像、形象、画 面、广告、消费、时尚等媒介方式为认同性的建构起到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媒体文化;认同性;建构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16)05-0087-06 DOI :10.3875/j.issn.1674-3555.2016.05.014 本文的 PDF 文件可以从 xuebao.wzu.edu.cn 获得 媒体文化是一种高度参与式的活动形式,在这种活动中,每个人都试图发现自己的存在并予 以确证,控制/反抗、制作/被制作、表演/观者、参与/被参与,以不同的确证方式创造自身的社 会或文化认同性。媒体文化以一种非直观的方法引导或培养人们在言语、行为和创造力上的潜质, 塑造个人或某个社会群体的认同性。然而,媒体文化认同性的塑造并非传统伦理学或心理学视角 中的定义,它有自身的关注点和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更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浪潮下变得 破裂零散或者新意迭出。本文将集中探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对认同性的概念作一个基本的界定, 以区别于传统意义上对于认同性问题的认识;其次,不稳定因素对认同性的干预,牵引出对于认 同性的直接影响,即认同性的焦虑或认同性危机的产生;再次,后现代文化背景中的认同性会产 生不稳定或消失的状态,也即认同性的消解,这是源自于后现代主义非中心、片段化、零散化的 影响;最后,媒体文化中的认同性的建构性,而这种建构性是由多种因素在起作用的,如图像、 时尚、形象、消费等。 一、认同性的焦虑 从传统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认同性问题充分体现了坚固性和稳定性,它可以被解 释为限制人思想和行为的框架或预定人的社会角色的功能。人们获得自身的认同往往通过最直接 的方式,如社会中的地位、职责、亲属关系等角色的认定。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 《认同:青 年与危机》中使用的认同性就是这种最广泛的定义:“它主要是指人对自己的身份或角色的确认, [1] 回答 ‘我是谁’或 ‘我的身份是什么’的问题。” 由这个定义出发,个人、集体、代群、阶层、 阶级、种族或民族等都会有自身的认同问题。与其相比,现代认同性的定义则变得灵活且多重化、 收稿日期:20 15-10-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15CZW003) 作者简介:黄海英 (1986- ),女,四川资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研究 88 温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 16)第 29 卷第 5 期 动态化,具备反思和讨论的性质。当然,现代的认同性还无法完全脱离牢固性与稳定感,毕竟像 社会角色、国籍、性别等这些外在的身份无法改变。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逐渐加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