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pdf

  • 364
  • 2
  • 约15.1万字
  • 约 84页
  • 2018-10-28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1.1-2020
  •   |  2009-06-17 颁布
  •   |  2010-01-01 实施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pdf

  1. 1、本标准文档 共84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 2、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4. 4、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查看更多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编写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编写 讲义 吉林省标准化协会:鞠长河 GB/T 1.1-2000到GB/T 1.1-2009的修订情况 一、修订原则 1、提高GB/T 1.1适用性。 2、保持与国际标准表述形式相一致。 3、保持与先前版本的连续性。 二、主要变化 1、整合先前版本的技术内容。 2、提高了标准本身结构的严谨性和表述准确性。 3、促进我国标准的编写更加简化。 4、使我国标准更加清晰。 第一章:编写标准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标准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2、标准化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注1:上述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3、规范 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需要满足的要求的文件。(注:适宜时,规范指明可以判定其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的程序。) 4、规程 为设备、构件或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或使用而推荐惯例或程序的文件。(注:规程可以是标准、标准的一部分或与标准无关的文件。) 标准与规范的区别: ——标准化对象不同 ——包含的具体内容不同 ——作用和地位不同 第二节 编写标准需掌握的基础标准 2006年底,我国已形成了由《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化工作指南》、《标准编写规则》等基础标准构成的写标准制修订工作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国家校规 体系。这个基础标准体系对我国标准编写质量的提高,乃至我国标准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该体系中各个标准的相关部分的发布及实施,一些缺点和不足逐渐显露。为了解决这些的,对该基础标准体系框架进行了重新调整,理顺各部分间的关系。 标准化工作导则 标准化工作指南 标准编写规则 第三节 标准化对象的确定 一、标准化对象 标准化对象:“需要标准化的主题。” 二、确定标准对象需要考虑的内容 1、分析需求 1)标准化项目的目的和用途。 ●促进贸易 ●保护消费者权益 ●保证接口、互换性、兼容性或相互配合 ●改善安全和健康。 ●保护环境 2)实施标准的可行 ●是促进还是限制竞争或新技术的发展。 ●是增加还是减少使用者的选择性。 ●是有益于贸易和涉及的其他方面,还是相反(例如为了改善安全性而导致成本增加)。 3) 制定标准的适宜性 ●能否证实目前制定标准的恰当时间 ●是否充分估计了相应技术的预期发展,因而能够按照预定日程完成标准制定工作。 2、考察是否具备标准的特点。 3、了解本领域的技术发展状况。 4、考虑与有关文件的协调。 ●如果现有标准能满足需要,不必开展新的标准制定项目。 ●如果只需在现有校规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则只应开展标准修订工作,而不必制定新的标准。 第四节 编写标准的方法和规则 一、编写标准的方法 1、自主研制标准 ●明确标准化对象 ●确定标准的规范性技术要素 ●编写标准 ——规范性技术要素 ——规范性一般要素 ——规范性引用文件、范围。 ——资料性要素 ——引言、前、言、参考文献、索引和目次,最后编写封面 2、采用国际标准 ●关注国际标准的版权 ●关注国际标准的特殊用途 ●关注国际标准的内容和性质 ●采用国际校规编写和我国标准的必要步骤。 ——准备翻译(准确) ——分析研究(对国情的适用性、确定采用程序) ——编写标准(以译文为蓝本按照GB/T 1.1和GB/T 20000.2) 二、基本规则 1、目标及要求 ●内容完整 ●表述清楚和准确 ●充分考虑最新技术水平 ●为未来技术发展提供框架 ●能被未参加标准编制人员所理解。 2、统一性 ●结构的统一 ●文件的统一 ●术语的统一 3、协调性 ●普遍协调 ——标准化原理和方法; ——标准化术语; ——术语的原则和方法; ——量、单位及其符号;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参考文献的标引; ——技术制图和简图; ——技术文件编制; ——图形符号。 ● 特殊协调 ——极限、配合和表面特征; ——尺寸公差和测量的不确定度; ——优先数; ——环境条件和有关试验; ——安全; ——电磁兼容; ——符合性和质量。(标准附录A给出了部分基础标准的清单) ● 本领域协调 还要注重与同一领域的标准进行协调,尤其要考虑本标准的基础标准。 4、适用性 ● 便于直接使用 ● 便于引用 5、一致性 ● 保持与国际文件一致。 ● 明确一致性程度。 6、规范性 ● 预先设计 ● 遵守制定程序和编写规则 ● 特定标准的制定须符合相应基础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 标准的结构 第一节

文档评论(0)

认证类型官方认证
认证主体北京标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06773390549L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