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从众行为.pptVIP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从众行为

变色龙效应 Tanya Chartrand等人(1999)发现,跟实验助手在一起,实验助手不断地擦脸,不断地晃脚,你也会不断地擦脸和晃脚。 这种自动的行为,不仅可能自己没有意识,而且很可能所有人都觉得很自然或感同身受。 暗示,从众 Medalia等人(1958)发现,1954年3月底,西雅图一家报纸报道距北方80英里的一个城市里汽车挡风玻璃被损坏的现象。4月14日,距约65英里的地方又发生了一起挡风玻璃损坏事件。一天后,距离45英里的地方又有人报告挡风玻璃损坏。 西雅图市长向艾森豪威尔总统发出了求助。 从众好不好? 主要内容 从众 从众 改变个体的观念或行为,使之与群体的标准相一致的一种倾向性。 因为真实或者想象的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Kiesler Kiesler, 1969)。 从众的原因 我们相信其他人对一个模糊情景的解释比我们自己的解释更正确,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选择一个适当的行为方式。 谢里夫的似动现象研究 第一阶段 被试在一间完全黑暗的房间里集中注意4.5米开外的一个光点。光点看上去象是在移动 (似动错觉)。要求被试估计光点移动的距离。 第二阶段 让被试与其他两位都经历过第一阶段的人组成群体,每人都大声说出自己的判断 对光点移动距离的估计渐渐汇聚成群体标准 (M. Sherif, 1936) 研究结果 阿希实验 两个实验有何不同? 似动实验 缺乏稳定的参照点 情境模棱两可,参加者无法做出绝对肯定的判断 团体的判断成为判断标准 线段实验 正确答案非常明显 社会压力与社会规范 从众行为 信息性社会影响 情境模糊不清 情况处于危急时刻 规范性社会影响 正确答案很明显 群体压力 即便群体是明显错误的、正确答案是相当明确的、个体也有强大的保持正确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从众行为。 信息性社会影响 确认真实情况的需要 正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 正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 要求被试将罪犯从一群人中辨别出来 “罪犯”的图片 “罪犯”不同着装,混同于其他3个人当中 决定的重要性程度 低:告知被试这是一次预实验,目的是挑选实验材料 高:告知被试这是一个真实测试,结果将用于警察局和法庭中鉴别证人的识别能力。被试还可以得到20美元的报酬 任务的难易程度 低:每张图片可以看很长时间,而且看两遍 高:每张图片只呈现0.5秒,勉强能看清 实验结果 团体决策中的信息性社会影响 冒险策略 告诉被试,一开始就可以获得3元钱,并且3个人平分。如果3个人的答案同时正确的比例达到80%以上,还能得到3元钱。 结果:被试的回答中判断的风险性更高,给出更多的“这个单词看到过”的回答。 保守策略 告诉被试,一开始就可以获得6元钱,并且3个人平分。如果3个人的答案同时不正确的比例达到20%以上,就会输掉3元钱。 结果:被试回答中采取谨慎策略更多,给出更多“不,这个单词没见过”的回答。 信息性社会影响的实例 规范性社会影响 阿希线段判断实验的结果 正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 可说明性 可说明性是重要的社会互动过程。 如果希望与群体保持一致,那么,可说明性会增加从众行为。如果更希望得到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法,那么,可说明性会降低顺从群体不太正确的建议的可能性。 影响从众的因素 情境因素 团体规模 团体一致性 团体凝聚力 个体因素 自我意识 保持自身独特性的需求 个体的控制愿望 情境因素:团体规模 米尔格拉姆的现场研究(1969) 情境因素:团体的一致性 当有一人与群体意见不同时,从众率会比通常下降达 75%,无论持异议者是令人尊敬的专家还是普通人 即使持异议者的答案也是错误的,也会降低从众比率 团体中的同盟 当拥有同盟时,即使参加同盟的人数处于劣势,仍能起作用 情境因素: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 凝聚力:群体对个体的吸引程度 群体凝聚力越强,对成员的影响力就越大 对群体的承诺 承诺:个体愿意留在群体内的倾向性 个体对群体的承诺越强,其感受到的顺从于群体规范的压力就越强 个体因素:自我意识 内在自我意识强的人做事情往往按照自己的方式,不太会从众。 公众自我意识强的人往往以他人的要求与期望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所以从众的可能性比较大。 个体因素:保持自身独特性的需求 有些人不从众,是为了保持自身独特的自我同一性。 让被试相信自己最重要的10个态度与另外1000个大学生的态度有的不同,有的完全相同。让被试参加从众实验,结果发现,被告知与他人态度差异极大的被试,往往通过不接受他人的影响来保持自我同一性(Snyder, 1980) 个体因素:控制愿望 让被试评价一些卡通片的可笑程度(实际上这些卡通片并不可笑),发现,在单独评价时,控制愿望高或低的被试没有显著差异,在团体评价时,控制愿望高的人不大会去附和别人的较高评价,而是尽可能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 社会压力:文化差异 从众与顺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