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党员纪念改革开 放40年征文精选5篇.docx

共产党党员纪念改革开 放40年征文精选5篇.doc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产党党员纪念改革开 放40年征文精选5篇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24 页 中共党员纪念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5篇 【篇一】 1978年4月,我出生在四川省仁寿县方家公社东升大队第四生产小队。 我的父亲是生产队的队长兼记分员,他的任务就是把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的人员出工考勤和工作计量按劳进行打分、计分。后来集体土地进行包产到户,我们家4口人分得了3.2亩土地、2亩田地和8分山林;那时,爷爷奶奶已经去世,我家住的是60年代修建的四间土坯草房,虽然当时的农村已经通了电,但那个时候主要的电力要供给工业,停电、断电最为经常,我们家的照明还是以煤油灯为主,吃水要从生产队的大口井排队打水…… 我能记起事大概是5、6岁吧,那时我在上大队(现在的村办幼儿园)的学前大班,大队也有小学,姐姐上四年级了,但大队只有一年级到五年级,学校的教室都是低矮的土坯瓦房。姐姐每天都得带着我上学,那时候冬天天亮得迟,我们到校的时间却很早,教室没有电灯,我们就各自从家里带一截蜡烛,或者一个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灯,甚至用桐树油来照明读书,上课铃声是老师用手敲击一口破钟发出来的。 那时候的农村,是相对贫穷和落后的,根本不知道山外有山和外面的世界多精彩。而生产队唯一的电器,就是大队支部书记家新买的一台12寸黑白电视机,改变了我们这里原有的闭塞,改 变了我们这里原有的视听和眼界,只要没停电的晚上,他们家屋里屋外全都挤满了看稀奇的人…… 我就是这个生产队的新生儿,支书家的黑白电视机就是生产队的新事物。 改革开放十年,更多的是沉淀 1988年我10岁,上小学四年级。至今都还留存着计划经济的烙印,粮票、油票、肉票、布票等具有浓郁时代特征的产物我有幸见识过。 进入80年代中后期,而此时的中国已经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候,我总盼望着过年,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红烧肉和汤圆,不用一天三顿吃“红苕饭”,过年小孩子还有新衣服穿。我们组里有三户人家盖起了红砖预制板平房,还有一家个体户(也是我们村唯一的万元户,主业是在农村搞房屋修建,副业是杀猪匠。)盖起了两层楼房,有五户家里买了电视机(其中有2户是彩色电视机)。我们家在母亲勤劳的操持下,在父亲四处帮工的努力下,终于修建了五间砖瓦房,我最盼望的电视机直到1990才实现,而且还是贴彩的五色电视机…… 在这期间,我一方面从学校的教课书中学得阶段性的知识,另一方面就是从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和农村里的大喇叭,以及我们乡政府仅有的两份报纸《四川日报》和《人民日报》,以此获得一些相关的社会信息和课外知识。我最庆幸的一件事,就是父亲到县里参加村委会会计专业竞技得了二等奖,奖励了一台有线 收音机和一支钢笔。正是有了这台收音机,增长了我的听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时常我会把获取的知识和信息,跟身边的小伙伴一起分享。 我就这样在村里一点一滴地成长着,村里的人文风貌也在发生着不大不小的变化。 改革开放二十年,风华正茂大跃进 1998年我20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上大学二年级,这一年,是我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因为我以品学兼优的特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走进军艺,穿上这身国防绿,曾经的梦想成了现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我才对这身军装的分量有了切身的体会。军校是座大熔炉,要想在这里成长成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从一名热血青年到合格军人,再到优秀的军艺工作者,每一步的转变都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和百倍的努力。 理论学习、军事训练、艺术所造、公差勤务,这几乎就是我军校生活的全部内容,不但速度要快,而且标准要高。出了宿舍楼,人员要集合列队,齐步带走。进门看内务,出门看队列,起初我并不理解这样做的意义。后来我才逐渐明白,这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脚踏实地,干事要雷厉风行,军人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只有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才能成就丰功伟业。 记得五一节那天,《人民日报》为了隆重庆祝五一节的到来,专门使用了醒目的红色报头和红色的社论文章“肩负起神圣的历 史使命——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此,我和战友们还组织了一场小范围的“五一劳动节”主题讨论,正是因为受到了评论员文章的精神指引,以我为代表的学生会志愿者向学院党委申请报名参加首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并很快得到了学院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组成了200人的军校学员志愿服务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首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我从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跃然成长为一名军校学员,这是我个人最大的成长与进步;我也从四川老家寄来的书信中了解到,我的家乡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我们县从乐山地区分离出来,成为了四川省最年轻的一个新地区——眉山地区。 改革开放三十年,你追我赶大发展 2008年我30岁,军转回地方工作6年后,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